【财联社】(研究员 严沁雯)1月份两大金融数据已经于昨日(1月25日)公布。增量达4.64万亿元的社融规模,加上3.23万亿元的人民币新增贷款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并大超预期。 在这两项金融数据中,社融增长比上年同期增加1.5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增量达4990亿,这说明了企业的信用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的支持,不仅票据融资猛增,居民中长期信贷再加上企业短期信贷的飙升大大提振了新增贷款,同比多增3284亿元。 专家普遍解读称,两大数据创新高,表明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加大。 在1月社融数据的分项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可见投向居民和实体的信贷在增加。 然而,这一“双宽”政策作用到实体经济上的作用并不明显,我们先来看一张关于非金融性公司(企业户)每月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在过去几年的变化情况。 但在另一方面,居民户每月新增人民币占比情况却有不同,如下图所示。在2018年企业户中长期贷款占比当月占比在20%以下时,居民户新增占比已经超过了30%,且保持稳定,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了50%。但在去年11月至今,占比开始明显下滑。 不过,在这一次社融项中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明显的改善。由以上两张图可以看出,银行放贷投向居民户的比例明显下降,而非金融性公司(企业户)的占比更是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在报告中称,与去年同期相比,社融中新增贷款中投向居民部门的占比下降,投向企业的占比增加,表明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逐渐增强。他还表示,社融方面,表外融资中止长达10个月的负增长,过去一些与资管新规冲突的业务也已经一定程度上得到处置和清理,表外融资功能未来将逐渐得以恢复。 与此同时,在本次公布的数据中,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回落。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计算,1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8%,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1月份,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比重为28.3%,比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这与居民户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比回落也是相应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居民新增贷款占比下降,数量的增加却也提示了另一个风险。 从新增信贷的分项解读来看,企业短期贷款比较多,当月增加5919亿,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多增2169亿。反而是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改善并不明显,单月增加1.4万亿,同比只多增700亿。而受“早放贷早受益”影响,居民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依然较多,1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6969亿(亦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059亿。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