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18日电(记者王炳坤、汪伟)得益于为乡镇“断奶”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辽宁省最底层的“发动机”也被激活。辽宁省财政厅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乡镇财政收入实现增长27.3%。 近年来,辽宁省在部分市县探索县乡财政“分灶吃饭”改革,并于2018年在全省推开。改革打破过去县级财政为乡镇财政“兜底”的模式,将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部分税种下划至乡镇,赋予其财政和工作的自主权。 没了“兜底”,乡镇首先学会了过紧日子。一些乡镇为省取暖费,办公面积能减就减,食堂等超编服务人员也被大规模清退。 记者在乡镇采访发现,改革后,乡镇为了招商引资,过去的粮库、学校、集体企业的资产能作为项目承载地的都被利用起来了。此外针对乡镇缺少建设用地、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辽宁省还大力发展县乡之间的“飞地经济”。乡镇招商引资的项目可以落在县里开发区,财政收入分成。 据介绍,原有县乡财政体制对保障乡镇正常运转和各类支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体制僵化、部分市县管得“过死”等问题也导致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弱化。改革后,乡镇活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王炳坤、汪伟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