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1月“非标三项”1年来首次转正 央行不会“将非标资产一棒子打死”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财联社记者姜樊            发布时间:2019-02-19 10:27:02
  【财联社】(记者 姜樊)在各项政策的疏导机制之下,1月份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出现了天量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融资规模中,“非标三项”共计增长3432亿元,是1年来首次转正。

  “此前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收缩的就是这三项贷款,这些贷款主要是表外的非标业务。”接近监管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去年这三项贷款均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下降,但基本上仍在预期之内,没有出现断崖似的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新增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长高达3786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非标三项总体出现回升,与资管新规在去年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有关,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是好迹象,这将有利于多层次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的需求。

  恢复增长的“非标三项”

  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以票据为代表的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则环比多增2762.96亿元,是拉动“非标三项”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

  国泰君安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认为,1月激增的社融数据背后主要是银行“资产荒”,预计2019年表外融资会继续恢复。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在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表示,1月份票据融资增长较快。在票据融资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票据融资的意愿增强。票据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同时,1月份票据融资增长较快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从历年数据来看,年初票据业务增长量一般高于全年平均值。

  实际上,相对贷款和其他融资方式,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同时,再贴现政策加大信贷结构的引导优化,票据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使用票据融资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六成。

  不仅如此,委托贷款减少量也较此前有所下降。央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委托贷款新增减少量高达2243.77亿元。而新增信托贷款是自去年3月份以来10个月以来首次传正。

  “委托贷款往往是银行的表外业务,去年大量的委托贷款各家银行已经有所消化,相关业务不增只减。”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资管新规相关内容在去年执行中给出过渡期,政策执行有弹性,这也缓解了委托贷款等于“非标”指标下降幅度有所放缓。但今年银行在相关业务上还会保持只减不增的状态。

  央行不会将非标“一棒子打死”

  在资管新规之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非标三项”的相关数据仍会持续上升,但是幅度可能并不会太大。不过,资管新规的总体原则和大方向较此前不会有所变化。

  实际上,此前银行的表外业务增长速度高达70%,且资金大多流向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监管有限制或严令禁止的领域,形成虚假繁荣。资管新规的出台就是防范相关风险之用。

  “资管新规出台后,影子银行业务有所收缩,这说明资管新规产生了效果,主要是通道业务、嵌套业务的下降,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收缩也与宏观经济下行、实体经济需求不振有关。”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称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商业银行的非标投资基本稳定在理财产品所投资总资产的15%左右,未出现断崖式下跌,基本在预期之内。

  央行表示,不会“将非标资产一棒子打死”,央行会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机构问题,实事求是地做出一定的政策安排。

  近日,包括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委在内的监管层频频下文,鼓励银行业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同时推出永续债,并以央票互换的形式为银行业永续债的流动性进行加持,为非标回表做相关准备。

  “在非标回表问题上,对于到期无法回表的非标资产央行也会有妥善安排。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观察和调整。”陶玲表示,同时,央行还在制定标准化债券类资产的认定规则,这是根据资管新规授权,而正在制定的,也会明确存量非标转标的机制。此外,央行也在研究如何通过长期限的理财产品支持企业的股权融资。

  “今年上半年非标产品仍然还会持续被处置。”一位金融行业从业者向财联社记者坦言,虽然非标资产已恢复增长,但是各家金融机构原有的、与资管新规要求不相符的老产品数量依然很大,这部分资产仍将是今年处置的重点,一方面到期的可能不再展期,另一方面上新业务也要符合监管要求。

  连平也认为,展望今年“非标三项”持续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或许可以保证适度正增长。“但不排除有个别月份因非标资产到期不再续做等因素,而继续出现负增长的可能。”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