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平川 本周一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内重点城市的排位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排名顺序不但意味着地位高低,也意味着资源投入多寡。那么,深圳为什么排在广州之后? 鉴于省会掌握一省资源分配权、资源又是有限的,“强省会”战略在最近两年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比如山东近年来极力发展济南:2019年年初,济南吞并莱芜;2018年7月,济南辖下的济阳撤县设区;2016年9月,济南辖下的章丘改区。山东正不断扩大济南的腹地,试图让其承载更多的人口和资源。 同样,江苏会不断强化南京的经济地位;福建也会不断强化福州的经济地位…… 各省最近两年之所以大力推进“强省会战略”,也是为情势所迫:省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果省会不能够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省内资源也会被稀释。 正如西北地区人民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西安,作为自己定居和发展的城市;西南地区人民则可能会选择成都。西安和成都,则分别作为西北和西南的区域中心,已经基本确立。 中部诸省人民,则可能会选择郑州、武汉或者合肥,作为自己定居和发展的城市。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还处在激烈竞争之中。 更多二线城市,正面临着诸如郑州、武汉、合肥夺取中部经济中心、这样的激烈竞争。 之所以最近两年诸多二线强市开展人才争夺战,源于一线城市正在发生逆城市化,很多人才回流二线城市。这些人才对每个二线城市来说,都是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城市化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主要发生在村、镇、小城市等,向二线强市的流动;一线城市越来越来难落脚。 这种人口流动趋势,对二线强市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面临这些人才的流向,更强的省会必将吸走更多的资源;这就倒逼各省必须尽可能把更多资源集中于一座城市,以便于吸引他们入驻。鉴于省会是一省政治中心、并享有省内的资源分配权,所以将省会作为一省最强点,是非常现实的选择。 那么,大湾区规划会不会把更多资源分配给广州、而不是深圳?不重要。 事实上,强省会战略的目的是争夺区域经济中心、以吸附更多资源,这也是面对人才回流二线城市的趋势、所做得应对之策。但深圳是全国性的一线城市,相比而言广州反而更像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所以,不存在对深圳的打压,也打压不了。 虽然把香港和澳门排在四座重点城市的前两名,但这毕竟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排在香港和澳门之前。所以,这个规划一定是以广东为主、去整合香港和澳门这两座城市,而不是相反。无论从区域还是城市来看,谁更有发展潜力,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大湾区规划,必然会利好深圳、广州、东莞、佛山这四座广东重点城市。其中,深圳更是受益之首。而珠三角区域内的所有城市,都将会获得整体性的提升。 未来,随着更多外部资源进入、以及内部资源整合,大湾区将会成为更加强大的资源吸附地,并获得整体性提升。区域内最核心城市的房价,从长远来看也将持续向上。 今后,区域之间的竞争,以及区域内部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资源分布也将越来越呈现出二八分化。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可能,尽可能选择留在核心区域的核心城市,并买入这座城市的房子。 【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