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记者 张克瑶)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2018年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3986.3亿元,较上年增长12.6%;实现利润总额3094.2亿元,较上年增长9.5%。不过,根据近期公布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超过20只医药股业绩下滑。除业务开展、经营管理等公司自身因素,“两票制”、医保控费等政策因素,都影响到医药股业绩。 多家公司销售、研发费用增加 龙津药业(002750.SZ)2月27日公告显示,201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利润1659.71万元,同比下降60.30%;实现利润总额1557.95万元,同比下降61.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7.21万元,同比下降 60.83%。 “随着深度分销模式的全面推行,销售费用持续增加,对公司利润产生负面影响。”龙津药业在公告中提到。 销售费用增加影响利润的表述也出现在易明医药(002826.SZ)业绩公告中。2018年度易明医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12.0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6.81%。易明医药表示,公司利润指标下滑跟持续增强营销网络、营销队伍的建设以及加大市场推广和学术推广的投入有关。 此外,亚太药业(002370.SZ)、翰宇药业(300199.SZ)在2018年度业绩快报中也有提到销售费用的增加。 研发费用也是影响部分医药公司利润的一大因素。龙津药业在公告中提到,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持续增加,研发费用增长约18.72%,进而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亚太药业2018年度营业利润约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25%,利润总额同比减少0.24%。除上述销售费用影响利润,亚太药业表示公司研发费用也在增加。康芝药业(300086.SZ)、贝达药业(300558.SZ)分析利润下降时也将研发投入作为影响因素。 “两票制”、医保控费等政策因素影响仍在 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全国“两票制”开始。据了解,“两票制”是指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是压缩药品流通环节。 吉药控股(300108.SZ)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利润1.78亿元,比去年同期降低30.33%。吉药控股在分析时表示,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原因系企业受两票制和药品业务销售渠道转型的影响,应收账款回款慢,导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2018年,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税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两票制、零差率、分级诊疗、金税三期等系列举措对整个医疗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公司也受到一定波及。”桂林三金(002275.SZ)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86亿元,较上期下降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09亿元,较上期下降11.88%。 医保控费等政策也对医药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紫鑫药业(002118.SZ)2018年度营业利润约3.25亿元,同比下降30.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1亿元,同比下降24.45%。紫鑫药业表示,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及国内公立医院正在经历医保控费、取消药品加成、控制药占比等一些改革使得处方药受到各种政策的挤压,致使第四季度处方药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