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原创】褚时健:创业一生 老兵不死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周亦成财联社            发布时间:2019-03-05 20:00:30
  【财联社】(研究员 周亦成)3月初的云南,花海还未及绽放。一则讣告,在全中国的企业家中刷屏——褚时健走了。这位创业老兵,在这个春天还未来临时,走了。

  褚时健何许人也?是曾经的“云烟领袖”?是“褚橙之父”?是,又不止是。他是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远古代”企业家,也是王石、冯仑、潘石屹、柳传志等当代商业大佬膜拜的企业家精神教父。王石说“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他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

  一个人很成功,可以为追随者膜拜;但一个人为人膜拜,却一定不能只因为他的成功。褚时健的一生,是创业的一生。创业之难,不是难在路途之遐迩;而是难在失败之后,重头再来的勇气。而褚时健的数次的失败,是一切归零。

  天行健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时”是字辈,“健”取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他的父亲是做烤酒生意的,烤酒生意顺着家乡的铁道线,本来做得十分红火。然而,抗日战争期间,褚时健父亲褚开运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导致重伤,导致他的生意血本无归。于是褚时健开始逃课,帮助母亲干家务,并接手父亲的生意。这份生意是他的第一次“创业”,也成为褚时健学习经商的启蒙学校。

  后来,褚时健回忆起这段生活时说:“小时候看见火车就觉得长大应该过那样的生活。哪种生活其实自己并不清楚,但感觉米其林火车就能代表我们的愿望。”

  1945年起,褚时健开始参加各类学生运动。由于他参加学生运动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因此他在1948年夏天离开昆明,随堂哥和堂弟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后,褚时健担任禄丰车站小学教师。

  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1958年,褚时健被派往位于元江河谷的红光农场接受改造,他被分配到红桥一队,从事种地、烤酒、榨糖的工作。其间,他的妻子马静芬(当时任学校教师)带着女儿来到褚时健所在的农场工作,而马静芬从事喂猪的工作。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经营糖厂埋下了伏笔。

  1963年,35岁的褚时健被任命为新平县曼蚌糖厂的副厂长。曼蚌糖厂当时有100名职工,经济效益奇差,县财政每年需要补贴20多万元,经常连工资都发不出。褚时健上任后,开始寻找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

  很快他发现,此时的糖厂熬糖用的是煤,而煤的价格极高。算下来,熬一斤糖,需要大半斤煤,而半斤煤就相当于几两糖的价钱。褚时健当即决定,改用甘蔗渣发酵做燃料,直接让企业燃料成本降低了85%。在褚时健领导下,糖场扭亏为盈,年盈利30多万元。

  褚时健在糖厂一干就是16年,把一个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小糖厂,干成了玉溪地区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

  褚时健回忆这段岁月说:“不是我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而是我善于学习、从小就这样。我一直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烟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褚时健恢复工作。当时当时主管干部工作的中共玉溪地委副书记找他谈话,建议褚时健回地委工作。但是他不愿意在党政机关工作,而是继续在企业工作。当时领导向褚时健给出两个选项,一个是在玉溪卷烟厂当厂长,另一个是在塔甸煤矿当党委书记。最终,他选择进入玉溪卷烟厂担任厂长。

  进入卷烟厂工作,就意味着与前半生的工作彻底告别。从头再来,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厂长的工作。

  1979年,51岁的褚时健第一次走进玉溪卷烟厂,眼前是一片萧条。厂区内鸡鸭满地跑、污水遍地流,很多员工一家子人挤在十多平米的土胚房里。烟厂经济效益差,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工人人浮于事,散漫消极。

  厂里效益差,职工收入、福利就更不用说了,员工年均收入不到300块,很多员工一大家人挤在一间十多平米的土胚房里。五十岁的褚时健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褚时健上任后大刀阔斧对这个半作坊式的小厂进行改革。1985年,褚时健和六个乡的农户签订合同,在1768亩土地上,按照从在美国考察期间学到的新办法试种烟叶。量地、征地、行间距、施肥总量、施肥结构,技术人员手把手地带领农户一起干。

  为了打破产、销、原料三个环节的体制壁垒,褚时健想出了一个办法:搭建一种新的烟草体制——三合一:把烟草公司、卷烟厂、烟草专卖局合起来,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个领导。

  在玉烟工作的18年中,褚时健率领该厂领导团队将陷入亏损的玉溪卷烟厂改造为亚洲最大的烟厂,为中国创造了991亿元利税。“红塔山”和“红梅”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受到热捧。当时媒体报道,玉烟成为“民族企业的一面旗帜”,褚时健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烟王”。

  然而,巅峰之后,就是陨落。1995年2月,一封来自河南三门峡市的匿名举报信,撕开了褚时健烟草帝国的外衣,褚时健开始“从高高的红塔山上跌落”。

  根据媒体报道,“由于体制原因“,褚时健对企业的巨大贡献并未体现在个人收入上,17年间,其总收入不过百万元,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使他心理严重不平衡,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他辉煌的人生偏离了航向,贪污174万美元。

  1999年因经济问题,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1年,73岁的褚时健获减刑,保外就医。

  褚橙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选择以冰糖橙为项目进行创业,他和老伴——马静芬,筹措1000多万资金,承包2400亩山地开始种橙子。种植冰糖橙对褚老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查看大量的专业书籍,不辞劳苦奔赴各地找农业方面的种植专家请教、学习、探讨。

  褚老说:“并不是说我的生活需要财富支撑,在财富方面我是不缺的。或者是说,我曾经在烟厂摔了一跤,那么我需要重新在工作面前树立形象,其实并不是。如果你不让我做事情的话,可能我就活不久了。”

  2003年,褚时健刚刚承包了2500亩橙园。客人问他,这些橙树苗什么时候能挂果。他说:“4年以后。”4年,那时的褚时健都80岁了。客人愕然。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一个75岁的老人种下一棵橙树,还满心欢喜地期待橙子满树。这种胸怀是何等的广阔。

  《孟子》中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下半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大概褚老就是真正的士大夫吧。

  2015年,市场反映褚橙质量下滑。褚时健因此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并提出了质量、途径、品牌等方面的改善办法。第二年,他们砍掉了37000棵树。褚老又一次推倒重来。

  而今,褚橙已经家喻户晓。年产超过10000吨,利润超过6000万元。褚时健在哀牢山上建起的“褚橙庄园”,已成为了商业界的楷模。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