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的报告。从报告内容看,经济增速目标合理下调,“就业优先”首入宏观政策层面,而减税降费则超出预期,制造业将显着受益。我们认为这体现了“稳住即胜出”的基调。 事项 2019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摘要 “就业优先”首入宏观政策层面。预计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低于2018年报告的预测数值“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报告还首提“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并认为“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对此,我们认为加快解决结构转型带来的就业摩擦将会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货币政策表述隐含M2继续回升。去年的报告中,对M2和社融增速的预期目标被“合理增长”的表述所取代,而今年则提出M2和社融增速均要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从这一方向上看,基于我们对通胀的判断(2.5%左右),名义GDP增速2019年或在7.5%-8%的水平,我们认为M2对应的目标增速在8.5%-9%左右,而社融或在9.5%-10.5%的范围,M2增速目前来看还有回升的空间。 减税降费超预期。《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赤字率方面,2019年比上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拟安排为2.8%;在债券发行方面,《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转向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提出会合理扩大转向债券使用范围;税和费的减免方面,《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其中,减税层面最主要是增值税的减税。根据我们测算,在下调增值税的前两档从16%和10%至13%和9%以后,改革后增值税的结构调整可能略微超出市场预期,对制造业的减负作用大大提升,整体来看增指税减税的总体规模大致为6000亿-7000亿。 供给侧改革聚焦“一降一补”。从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来看,随着前三者基本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到“降成本”和“补短板”上。降成本方面有多个层面的降费举措,涵盖了包括降低电价、过路费、网费等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的措施,还对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也减轻了微型企业的纳税负担。其中,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下调最为显着,预计将减费3000亿元。 房地产因城施策不变,长效机制缓进。《报告》对房地产部分着墨较少,提出“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针对长效机制,其提出“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从表述上看,我们认为房地产的“因城施策”还将持续,而针对去年启动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并未公布预期目标。方向上,我们认为“棚改”还将继续推进,从去年的结果来看,2018年目标开工580万套,实际完成620万套,而今明两年大约每年在400余万套,依旧可以在一定程度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速的稳定。 正文 1、“就业优先”首入宏观政策层面 《报告》指出,预计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低于2018年报告的预测数值“6.5%左右”,这凸显了现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基于对本轮“猪周期”的判断,我们预计2019年CPI均值可能为2.5%左右,相比2018年上涨近0.4个百分点左右,通胀整体温和可控。“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今年报告中连续第二年将城镇失业调查率作为预期指标,但目标有所放松,从原先的“5.5%以下”改为“5.5%左右”。此外,报告还首提“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并认为“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对此,我们认为加快解决结构转型带来的就业摩擦将会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总的来看,“上述预期指标,考虑了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是积极稳妥的。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2、货币政策表述隐含M2继续回升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去年的报告中的对M2和社融增速的预期目标被“合理增长”的表述所取代,而今年则提出M2和社融增速均要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这与易纲行长在去年下半年的多次讲话中所提到的比较方式相一致。从这一方向上看,基于我们对通胀的判断(2.5%左右),名义GDP增速2019年或在7.5%-8%的水平,我们认为M2对应的目标增速在8.5%-9%左右,而社融或在9.5%-10.5%的范围,M2增速目前来看还有回升的空间。此外,《报告》也提及,需“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并提出将“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对此,我们认为在2019年,降准还将有两次左右,其中会有一次是以定向降准的方式实施,而央行还将加大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不排除有新货币信贷投放工具的创设(类似今年1月正式推出的TMLF等工具)。 3、减税降费超预期 《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赤字率方面,2019年比上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拟安排在2.8%,主要原因在于“考虑了财政收支、转向债券发现等因素,也考虑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在债券发行方面,《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转向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提出会合理扩大转向债券使用范围;财政支出方面,“今年财政支出超过23万亿元,增长6.5%。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9%”;税和费的减免方面,《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具体来说,包含七个部分内容。其中“减税”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分别是1)增值税调档;2)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降费”的部分涵盖了五项内容,分别是1)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2)降低电价;3)降低过路费和部分的铁路、港口的收费;4)降低网费;5)部分符合要求的企业的定额税。其中,减税层面最主要是增值税的减税。根据我们测算,在下调增值税的前两档从16%和10%至13%和9%以后,改革后增值税的结构调整可能略微超出市场预期,对制造业的减负作用大大提升,整体来看增指税减税的总体规模大致为6000亿-7000亿。 4、供给侧改革聚焦“一降一补” 从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来看,随着前三者基本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到“降成本”和“补短板”上。降成本方面,目前的工作部署已经较为细致,有多个层面的降费举措,涵盖了包括降低电价、过路费、网费等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的措施,还对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也减轻了微型企业的纳税负担。其中,最超市场预期的还是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下调。改革前,我国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9%-20%。此次改革后将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的比例下调3到4个百分点至16%。整体来看,这将会为企业减轻3000亿的负担,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减负的作用明显。此外制度性成本在2019年也预期将继续降低,如对“放管服”的进一步深化还将持续。而补短板层面,我们认为对“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执行是有效的补短板措施之一,《报告》提出还将进一步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并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并推进“厕所革命”与垃圾污水处理,并深化农村改革。 而在供给侧改革的其他方面,“去杠杆”也明确走向“稳杠杆”。《报告》当中提出,今年的预期目标包括“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而在2018年的报告当中,则为“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因此可以看出,目前的“风险点”已经聚焦,即着力于控制金融财政风险。具体来看,我们解读为需控制对企业杠杆的进一步提升的风险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大的风险。根据央行货政司,2018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比2017年降低1.5个百分点,此前2012-2017年宏观杠杆率的年平均涨幅是11.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8年我国首次实现降杠杆。目前来看,降杠杆的阶段成效已经有所显现,之后的一段时间会以“稳”为主线。 5、房地产因城施策不变,长效机制缓进 《报告》对房地产部分着墨较少,提出“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针对长效机制,其提出“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从表述上看,我们认为房地产的“因城施策”还将持续,而针对去年启动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并未公布预期目标。方向上,我们认为“棚改”还将继续推进,从去年的结果来看,2018年目标开工580万套,实际完成620万套,而今明两年大约每年在400余万套,依旧可以在一定程度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速的稳定。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