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无论楼市涨价去库存还是股市上涨以纾困 别最后傻傻的接盘就行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腾讯财经            发布时间:2019-03-07 17:13:21
  特约撰稿人 平川

  伴随股市凌厉的逼空式上涨,产业资本却大幅减持。

  截至2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董监高及关联人减持金额合计约29.09亿元,涉及160家公司;增持金额合计约1.85亿元,涉及97家公司。增减持金额相抵之后,净减持金额27.24亿元。

  产业资本动向与市场走势相悖,是这轮所谓“牛市”的最大隐忧。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资本一般都会领先于市场6个月左右。上市公司伴随着股市大幅上涨的减持套现,怎么看都像是又一轮“涨价去库存”的开启。

  但产业资本如此巨量的减持,其实和对公司未来发展和经营情况的关联度有限,更多是大股东为了解困和求生所做出的最后挣扎。

  2018年对产业资本是非常不友好的一年,相当一部分大股东都在这一年踩到了股权质押全面爆仓的大雷。

  股权质押抽出来的钱,相当一部分都被上市公司用来组产业基金并投进一级市场项目了,以便于做一、二级市场联动。但随着金融去杠杆、市场里的钱大幅减少,之前各种烧钱模式也逐渐被证伪,投进一级项目的钱要么死掉了、要么上市举步维艰,难以套现。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级市场投出去的钱无法有效回收或变现,也就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有效对股价给予支持;股价再不断下跌、触发股权质押平仓线,最终导致流动性危机。

  一二级市场联动,逐渐走成了双线受困的局面。

  典型案例就是:一家上市公司创始人,用了半辈子打造一家公司、并最终将这家公司推上市;结果在2015年为了配合牛市、进行股权质押,并用质押出来的钱,以1:2杠杆做了产业基金或者增持计划、还个人出资来炒公司股票,并做了兜底。结果股价一路下跌,并跌破平仓线;一旦强平,该创始人就一夜归零了;剩下的钱全部都用来归还银行的优先资金。

  很多企业家年龄都在五、六十岁,经历了如此惊心动魄的场景,基本上都是心灰意冷的。如果最终能化解危机,可能就保守经营甚至退休了,这也是货币再宽、信用却异常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笔者有限的了解,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质押的股票已经爆仓了,但对其质押放款的券商并没有强行平仓,而是暂时搁置问题和上市公司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毕竟,对产业没有太多实践的金融资本来说,大股东反而是烫手山芋。

  这恐怕才是这轮股市大幅上涨、最大的的原动力 —— 为上市公司解困。

  从2月以来A股涨幅榜也可以看出:排在前20位的,基本都是大幅亏损、股价长期下跌,面临平仓线风险的绩差股。可以说,越“烂”的股票,反而涨得越凶。

  这种“烂”票一般也是“庄股”,随着天量信贷以配资方式入市,以及监管方面的“交给市场”。这类上市公司为了积极自救,就拼命抬升股票,最终把“牛市氛围”做出来。

  就像2015年楼市遭遇库存危机,不得不“涨价去库存”一样;本轮市场上涨,亦是为了去库存。那些无人问津的“烂票”,只有涨起来之后才会有人愿意接收。无论是楼市的涨价去库存,还是股市的上涨换筹码,都是为深涉其中的银行资本解困。

  所以,无论楼市涨价去库存、还是股市上涨以纾困,其最终结局都是换一批人站岗。筹码会随着股市上涨,逐渐从大股东手里转移到普通散户手里,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困境都获得圆满解决。而产业资本减持的指标性效应,估计也要等到这一轮杠杆股本得到充分喘气之后,才会逐渐体现出来,一般是6个月。

  在完成二级市场纾困之后,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雷”就是一级市场了。需要给前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耗费的巨量资金一个出口,所以科创板应运而生。由于风险较大,所以这次买单的是那些资产超过50万的富人们。而这轮股市上涨,正是为科创板的出场和亮相酝酿氛围,就像2015年新三板在牛市之中闪亮登场一样。

  无论是穷人之于沪深市场、还是富人之于科创板,最终都是用以置换筹码的对象。

  【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