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慢牛已经启动。与16年中大部分投资者忽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相似,当前市场对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也远远不够。 16-17年的实体供给侧改革旨在促进实体经济落后产能的淘汰和出清,A股演绎“实体供给侧慢牛”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DDM模型的分子端,A股顺周期行业盈利在“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下实现复苏,而分母端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实体及金融推进去杠杆使短端利率中枢上移,风险偏好结构性提升,国企和龙头股受益。 从13年开始,决策层已经开始逐步布局信用结构调整(亦即经济结构调整),分为“先破”和“后立”两条腿走路。13-18年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先破”,通过(实体+金融)“去杠杆”,降低基建、地产等传统周期行业信用的供需总量;18年末以来,决策层逐步构建新经济“宽信用”供需机制,监管周期逐步进入“后立”。习总书记近期3个最高指示,三位一体建立新的“宽信用”供需机制——(1)民企“纾困”(信用需求端);(2)金融供给侧改革(信用供给端);(3)设立科创板(信用媒介)。 19年A股“金融供给侧慢牛”已经启动,核心驱动力来自于DDM模型的分母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流动性将迎来结构性改善,打通高质量发展行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风险偏好得到提升,得益于科创周期的开启;而对于分子端也是结构性影响,扶持“新经济”的科创行业盈利预期改善。因此“金融供给侧慢牛”将更加侧重于民企和中小市值科创企业。由于分母端的弹性总是大于分子端,因此我们判断“金融供给侧慢牛”相较“实体供给侧慢牛”具有更明显的赚钱效应。 我们判断由广谱利率下行、风险偏好提升、盈利预期边际改善带来的“火“(政策驱动估值扩张)足够盖过”冰”(盈利下滑)。通常影响估值水平的主要有三个因素——1)广谱利率: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18Q4回落;2)风险偏好: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年初以来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金融供给侧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盈利预期:1月社融超预期,19年减税降费超预期。此外,我们比较12大指标在19年年初和历次大底时的特征,发现“趋势性符合”的指标比率高达83%,已经大体上符合底部特征。 我们自1月6日报告观点做出较重要转变看多,A股本轮熊市底部已经筑就,金融供给侧慢牛已经启动,投资思路应该从熊市左侧思维“用确定性防守,逢反弹卖出”转为熊牛反转的右侧思维“逢调整买入,买成长性进攻”。我们预计Q2 A股市场进入震荡调整(牛回头),千金难买牛回头,回调提供较好的配置机会,继续看好小盘风格,基于“4位一体,成长股底部四重奏框架”,我们自过去三年以来首次战略性看好成长板块尤其是科技股。 行业配置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供需两端配置成长(电子、计算机、军工)和券商,若Q2实体预期改善则配置民企+先进制造(电气设备、化工、通用机械),主题投资(5GAI)。配置成长尤其是科技股。 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