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民进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系统制定人工智能影响就业供需的应对策略的提案。提案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使劳动力减弱了对土地和资本依赖,释放出更多的潜能,“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热潮快速发展,在催生了许多新型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加速了结构性失业的风险。 “就像在网络出现的初期,我们无法预想到它会对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张雨东说,人工智能亦是如此,在目前的初期阶段,我们对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和结构性功能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但研究才刚刚起步,“很难想象未来它能代替什么工作,又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为此,在上述提案中,民进中央提出了多个建议。民进中央指出,技术进步推动劳动力在区域间和产业间转移,需及时调整就业结构。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视对传统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升级培训、转岗转业培训,使其具备人机协作能力和生产性服务业业务能力,引导就业结构向新兴业态和第三产业转移。 民进中央建议,提前防范技能失业。根据未来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要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就业失业的变化情况,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提早应对。 此外,提案还建议,适当调整教育供给。要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根据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加快设置和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为适应人工智能发展提早做好人才储备,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避免结构性失业风险的扩大。 “希望国家提前做好准备。人工智能发展或将造成劳动力结构性转移,要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产业机遇和就业机会,因此也要避免出现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张雨东如是指出。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