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带来的前期加速出栏对后续供给的透支效应将逐渐显现,但中性假定20%的猪价涨幅下,通胀不会制约货币政策。 摘要 近期,猪价波动引发市场对通胀快速上行的担忧,我们认为: 第一、猪肉价格近期受到非洲猪瘟扰动,前期加速出栏对后续供给的挤出效应或已显现,猪周期或已提前反转。 第二、测算得到,假设猪肉价格上涨10%、20%和30%,则19年通胀将分别为2%、2.3%和2.6%,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 第三、当前,全球经济同步放缓已开启、投资的领先指标指向其二季度下行压力增大,PPI在二三季度或再次跌入负区间。因此,国内货币政策仍要侧重疏通信贷传导机制,预计央行将降准,必要时可能会降息。财政政策方面,将聚焦减税降费、加快地方债务处理等。 风险提示:猪肉价格反转速度超预期。 正文 近期,猪肉价格波动引发市场对通胀是否会快速上行的担忧。如下,我们对猪周期目前的位置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和测算,总体上,我们认为,猪周期对通胀的影响可控,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 第一、猪肉价格受到非洲猪瘟扰动,猪周期或提前反转。 2月通胀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表现弱于季节性(环比不及春节相近的11/14/16年),近期猪价波动或与非洲猪瘟有关。为了避免非洲猪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养殖户加速了前期生猪出栏,短期内供过于求,导致猪肉价格表现弱于季节性。 虽然在整体上猪肉供给短期增加,但由于猪瘟前期存在严格的跨省禁运措施(图1),南北区域价格明显分化:生猪调出区加速出栏,生猪调入区跨省供给下降,生猪价格一度出现“北低南高”的局面(图2)。而后期,跨省禁运放松,价格差异一定程度收窄。 当前,前期生产区加速出栏对后续供给的“挤出”效应已显现,或将带来猪周期提前反转。前期生猪加速出栏导致调出区(生产区)价格下行,加之短期内猪瘟难以彻底清除,养殖户对后市悲观,补栏积极性大幅降低,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及其同比增速下降明显(图3)。另外,能繁母猪价格一路走低(图4),进一步对当前养殖户偏弱的补栏意愿进行佐证,将影响后续生猪供给。 实际上,供给收缩带来的影响已显现。能繁母猪存栏量领先生猪出栏,进而领先猪肉价格约12个月(图5)。猪周期筑底一般为两次,成W型(图6),随着母猪存栏量增速的持续放缓,目前价格已有触底回升迹象,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或已到来。实际上,高频数据显示,3月以来生猪调入区和调出区的价格均已大幅上涨(图7)。 第二、经测算,猪周期不会对年内货币政策形成制约。 我们对猪肉价格上涨对年内通胀带来的影响进行测算。分别假设猪肉价格上涨10%、20%和30%三种情形。测算得到,2019年CPI中枢将分别达到2%、2.3%和2.6%,总体温和可控。因此,除非猪肉价格失速上涨,否则年内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 第三、经济下行压力或于二季度显现,后续仍需政策配合。 本月,PPI同比持平上月在0.1%,环比较上月还小幅改善了0.5个点至-0.1%,指向一季度内,国内经济动能(尤其是生产投资)尚平稳。 从分项来看,生产类和中上游工业品价格增速改善,下游消费类、制造业类略偏弱。细分行业看,中上游的原油相关行业及黑色、有色系环比、同比改善显著,而下游消费、制造行业环比、同比则小幅回落(图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增速加快11个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加快近2个点,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加快2.3个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加快1.9个点,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加快0.8个点。而下游的汽车、铁路船舶等、计算机环比增速分别放缓0.2、0.1和0.5个点。同比角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增速加快5个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加快近2个点,下游的汽车、铁路船舶等、计算机环比增速分别放缓0.5、0.2和0.3个点,下游消费类的食品制造、纺织类也放缓。 后续,我们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将在二季度左右显现。届时PPI仍将会落入通缩区间。首先,从贸易数据看,全球经济同步放缓已开启,对我国出口压力已显现。目前全球央行也纷纷暂缓加息进程,后续全球经济动能的下行压力或进一步加大。另外,我们发现大宗商品进口情况对投资有一定的领先性,而1-2月大宗商品进口明显下降,指向二季度后投资或面临下行压力。由此看,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届时,随着PPI回落,企业盈利压力将再度凸显。 而在第二部分的测算中,我们已经得到,猪肉价格上涨将带来通胀的温和上升,中枢仍将在3%以下。因此,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仍要侧重疏通信贷传导机制,预计央行将实施降准,必要的时候可能会降息。在财政政策方面,将聚焦减税降费、加快地方债务处理进程等。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