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2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点评:表外票据收缩明显压低2月新增社融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易峘常慧丽梁红中金宏观            发布时间:2019-03-10 15:49:03
2月M2同比增速从1月的8.4%回落至8.0%,低于市场预期的8.4%。经季节性调整后,2月M2月环比(非年化)增速从1月的1.0%下降至0.5%。2月财政存款上升3,242亿元,而去年2月下降5,287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多增拖累M2增速约0.5个百分点。由此,2月财政存款同比增速从1月的-10.0%跳升至7.6%。2月M1同比增速从1月的0.4%回升至2.0%,而季调月环比增速从1月的-0.2%升至0.5% 。M2和M1增速变动均部分反映春节效应消退的影响——春节日期接近1月末会提振M2增速而拖累M1增速,且对M1的影响比M2更为明显。
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8,858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但高于去年同期的8,393亿元。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份额从1月的65%上升至83%。具体看,2月新增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为5,127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6,585亿元;2月新增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为2,226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220亿元。另一方面,2月非银金融机构贷款环比增加1,221亿元。同时,2月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为243亿元,其中节后季节性推动住户部门短期贷款环比减少2,932亿元,而企业短期贷款增加1,480亿元。
2月央行报新增社融为7,030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3万亿元以及去年同期的1.19万亿元。新增贷款大体符合预期,而新增社融明显低于预期。我们认为,这一背离的原因包括:1)2月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新增融资减少3,103亿元,可能是因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票据问题后票据监管有所收紧,在 1月环比净增3,786亿元后明显“逆转”;以及2)2月非银金融机构贷款环比增加1,221亿元,导致社融中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分项低于2月新增贷款总额(社融只包括对实体经济的贷款)。从社融分项来看,受表外票据融资下降的影响,2月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与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等“非标”资产存量再次“回撤”——2月三项“非标”信贷资产合计余额减少3,648亿元,而1月净增3,432亿。另一方面,2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净发行1,771亿元,明显高于去年2月的108亿元。此外,继1月大幅增加4,990亿元之后,2月企业债净融资再增805亿元——1-2月合计该社融分项同比明显放量。
继1月明显放松后,2月金融条件小幅紧缩。具体看,
?2月调整后的社融同比增速从1月的10.8%小幅下降至10.6%,环比增速也有所回落(调整后的社融 = 社融 – 地方政府专项债 + 政府债券):经季节性调整后,2月调整后的社融月环比年化增速从1月的14.1%放缓至10.5%。
? 估计2月“准M2”增速也可能放缓。假设央行外汇占款规模环比不变,我们估计2月“准M2”同比增速可能会从1月的10.1%降至9.5%。
继1月明显回升后,2月广义信贷扩张速度有所回落,主要是受表外票据融资收紧拖累。结合1-2月数据看,金融条件比去年年底边际放松。如易纲行长所建议,为了剔除春节的季节性扰动(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变化的影响),我们综合分析今年前两个月的货币信贷走势——调整后社融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的10.2%回升至今年2月的10.6%,同时,今年前两个月调整后社融平均环比年化增速回升至12-13%,较去年大部分时间低于10%的水平有边际改善。“非标”融资中表外票据新增融资减少3,103亿元,是2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因素,可能是其快速扩张(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两月合计新增4,809亿元)后所引发的政策“调整”所致。鉴于大部分12月-1月新增表外票据在2月均已“回收”,往前看票据收紧对社融的负面影响可能在3月有所减退。同时,随着春节后资金拨付加速,财政存款对货币供应的拖累可能减小。往前看,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反映市场流动性、信用债融资、政府债净发行(包括一般和专项地方债)的高频数据来衡量之后广义信贷周期的走势。地方债发行“前置”若得以有效执行,有望支撑今年上半年广义信贷的增速。但另一面,地产交易年后的走势以及对“非标”融资监管在执行层面的变化构成广义信贷扩张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值得密切观察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