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记者 杨铮)一汽集团于近日下发内部文件,宣布撤销成立不到两年的奔腾事业本部。截至目前,一汽集团尚未对此进行过多解释。 事实上,奔腾事业本部的设立,并未解决一汽自主板块技术基础薄弱、产品阵容单薄、品牌定位冲突等固有问题。而此次该事业部被撤销,除了导致前期投入资源的浪费外,对未来奔腾品牌乃至一汽自主板块的发展前景,以及一汽集团消除同业竞争、实现整体上市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从“整合”到“离合”,奔腾又被折腾了一次。 备受期待 2017年8月,徐留平出任一汽集团董事长。是年9月,在“扛红旗、抓自主、强合作、狠创新、快布局、勇改革”的整体战略下,一汽奔腾事业本部正式成立。 尽管比不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红旗事业本部,但奔腾事业本部同样备受一汽集团高层期待。单凭“跻身三大事业部之一”这一项殊荣,奔腾品牌在一汽集团内部就已经被提升到与红旗和解放平起平坐的地位。 人事方面,担任新事业本部本部长的是一汽集团副总经理、一汽轿车董事长王国强,副本部长由一汽集团总经理助理、一汽轿车总经理柳长庆担任。考虑到当时一汽集团总经理职位尚处空缺状态,由王国强出任奔腾事业本部本部长的职位,可谓高配。 奔腾事业本部获得的不仅是地位与级别。在将红旗品牌剥离的同时,一汽集团把一汽轿车旗下奔腾品牌、一汽吉林旗下森雅品牌及天津一汽旗下骏派品牌全部纳入新成立的奔腾事业本部。 当时甚至有观点认为,统领红旗之外一汽全部自主乘用车业务的奔腾事业本部,也许会最终将三大品牌整合为一个新“奔腾”品牌。而为了凸显此时奔腾品牌的“新”,2018年10月,一汽集团为奔腾正式启用了“世界之窗”新LOGO,并将品牌英文标识由“BESTURN”改为“BESTUNE”。 此外,在2017年底召开的2018年奔腾经销商大会上,原一汽奔腾、一汽吉林在内的经销商共同参加商议了奔腾事业本部的未来营销和规划。这在当时被视为一汽奔腾经销渠道全新整合、甚至是品牌三合一的正式启动。如果渠道整合最终成型,新奔腾将拥有多达700家经销商的庞大渠道。全新业务、全新品牌、全新渠道,奔腾事业本部一时风光无两。 “整合”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再燃对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期待。在“奔腾事业本部”还只是传闻时,就有消息称:“若此调整能顺利执行,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也将会快速推进。”当时有分析人士直言:“一汽此举的意图很明显,把一汽夏利并入奔腾”。 貌合神离 对整合后的新奔腾来说,能等来“七年之痒”也许是种奢望。在奔腾事业本部成立后不久,业界便发现,三大品牌并未如一汽方面所愿在一个奔腾的旗帜下并肩前行走向融合。相反,一些不太“融合”的现象,开始考验整合的真实效果。 同样是在2018年经销商大会上,一汽夏利的经销商代表并没有发声。不久之后的2018年3月,天津一汽销售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整合)并不是物理层面的合并,而是资源共享。” 此言不虚。王志平受访当天,一汽夏利新车骏派A50正式上市,而按照最理想的期待,这款车应该是新奔腾品牌在2018年的首款新车。此后,骏派更是动作不断。5月中旬,骏派首款跨界旅行车CX65上市,这也是一汽自主板块的首款跨界旅行车,但同样没有纳入新奔腾品牌。10月,骏派首款紧凑级SUV D80上市,比同平台的奔腾T77早了一个月。 相比之下,同属被整合对象的一汽吉林森雅品牌,似乎更配合一些。2018年5月下旬,奔腾SENIA R9上市,被称为一汽奔腾事业本部成立后的首款战略车型。实际上,这款车原本是一汽吉林的新车森雅R9,在森雅品牌收归奔腾事业本部之后,改以奔腾SENIA R9的名义投放市场。 从全年销量上看,SENIA R9为新奔腾贡献了1.1万多辆,若非将R9的销量划归奔腾,奔腾全年的销量跌幅将远不止18%,而是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此外,奔腾对森雅渠道的整合也初见成效,一些经销商已在出售两个品牌的产品。 不过,在不少正式场合,森雅并没有完全归于奔腾。比如,名义上收归奔腾的奔腾SENIA R9,并不在奔腾品牌官网的产品名录中;相反,一汽吉林的官网上,这款车却仍在以“森雅R9”的名义推介给消费者。森雅与奔腾,依然走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 内耗不断 比貌合神离的整合更糟糕的,是内耗不断。 奔腾事业本部交出的唯一一份“成绩单”显示,按照一汽集团的统计数据,奔腾事业本部2018年整车销量为26.78万辆,增长11.9%,是一汽集团各大板块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不过,如果将奔腾事业本部的销量分解到各个品牌,却不难发现可疑之处。 据新浪汽车大数据中心统计,作为奔腾事业本部核心的奔腾品牌,其2018全年销量仅为8.86万辆,下降18%。另一品牌森雅所属一汽吉林的销量为2.73万辆,下降52%。此外,1月9日,天津一汽夏利披露的2018年12月及2018年全年产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骏派系列累计销量17671辆,同比微增0.42%。 三大品牌的销量,两跌一微增,表现可谓惨淡。此外,多方数据综合下来,奔腾、骏派和森雅三大品牌在2018年的销量总和不足14万辆,这或许才是奔腾事业本部更真实的市场表现。 除了市场环境的因素,三大品牌之间的内耗也是重要原因。最明显的“受害者”便是骏派D80。作为骏派乃至天津一汽首款定价超过10万元的产品,骏派D80与同年上市的森雅R9、奔腾T77采用了相同的平台和动力总成。特别是骏派D80与奔腾T77,二者平台相同、动力相同、尺寸相近。在营销上,二者也未能做出明显的区隔。骏派D80被冠以“新智慧SUV”,售价7.99万到12.59万元;奔腾T77则号称“全息智控SUV”,售价8.98万到13.48万元,从定位到定价,并未拉开明显区隔。再加之从发布到上市的节奏又几乎同步,后发的奔腾T77很容易从骏派D80手中分流舆论关注度、甚至是潜在客户。 同为奔腾事业本部下的产品,新车共享平台本无可厚非,但这种深度的共享却由于奔腾事业本部的失误而成为了营销上的负担。对外,将如此雷同的产品包装为三款“全新车型”,让奔腾在消费者面前显得有些不实在;对内,三款产品又采用了几乎重叠的定位和定价策略,人为造成了自家产品之间的相互竞争,让品牌之间再起内耗。 顽疾难消 事实上,内耗的后果很明显。天津一汽夏利于1月9日发布的2018年12月产销数据显示,在骏派D80上市的第三个月,骏派系列的销量仅为820辆,同比下滑72%。而就在9天之后的1月18日,一汽轿车总经理柳长庆在一汽轿车整车物流基地与员工和新晋车主一起庆祝了奔腾T77销量突破万辆。原本有望帮助骏派在高端之路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的D80,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恰是同门的奔腾T77。 严重重合的产品规划与营销,将统管骏派与奔腾品牌的一汽集团奔腾事业本部置于两难境地:奔腾T77越是成功,越显得骏派D80的不成功;反之亦然。一汽集团备受资本市场诟病的“同业竞争”顽疾,在奔腾T77与骏派D80相争的“刀光剑影”下,映衬得更加突兀。 无论是森雅与奔腾的“整合”,还是骏派与奔腾的“离合”,背后都是一汽自主板块技术基础薄弱的顽疾。 自从红旗品牌从一汽轿车剥离之后,一汽轿车旗下只剩自主品牌奔腾和合资品牌马自达。更重要的是,倾集团之力打造红旗品牌的一汽集团,已经没有更多的研发资源留给奔腾事业本部。本来就缺乏技术底蕴的三大品牌,只能依靠共享平台来维持表面上的新车供给,却已无力对产品进行差异化设计,在营销方面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将三者区别开来。 奔腾事业本部的成立,曾被认为是一汽集团大刀阔斧改革中的浓重一笔,也被视为一汽自主板块整合的开端,甚至是解决一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同业竞争问题的希望。然而一年多时间下来,缺乏技术积累的奔腾事业本部无法为三大品牌的产品品质带来实质性的提升。相反,营销手段的失误却将自家的产品带入了新一轮的内耗。 与其貌合神离的整合,还不如分开。从撤销奔腾事业本部的文件中提到的另一份文件《关于明确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管控的通知》中,也许能一窥奔腾事业本部如此“短命”的原因。在奔腾事业本部成立之时,一汽吉林与一汽夏利分别拿出了自己旗下的核心品牌森雅和骏派。 如今一汽集团要求“明确管控”,显然意味着之前的整合思路有变。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