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开始了,互联网的寒冬却还没有结束。 继滴滴被爆2018全年巨亏109亿后,3月11日晚间,美团点评(美团)公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年度业绩财报。 财报显示,美团2018年总收入652.27亿元,同比增长92.3%,餐饮外卖与到店及酒旅业务均实现强劲收入增长,两大板块合计实现盈利。超级平台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已经凸显,继续领跑全球生活服务电商第一阵营。 但是年内亏损高达1155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85.17亿元,同比增长198.6%。其中去年四月并入的摩拜贡献了亏损45.5亿元。 基于财报,摩根士丹利(Morgen Stanly)发布了美团点评(HK.3690)的研究报告,给予美团“增持”评级,并将美团的目标价定为70港元,看好美团未来发展。 在外卖领域,美团的餐饮外卖市场领导地位得以持续夯实。 财报显示,美团第四季度餐饮外卖收入为110亿元。而与此同期,根据阿里巴巴财报,饿了么第四季度收入约为51.59亿元,也就是说美团外卖的收入约为饿了么两倍多。 但对于饿了么,这个背靠阿里的强劲对手,任何掉以轻心的想法都将是致命的。 2018年10月,阿里巴巴合并饿了么与口碑,此前饿了么宣布投入30亿元补贴外卖业务。近日有媒体报道,据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饿了么CEO王磊透露,饿了么、口碑接下来打算继续招超5000名新员工。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分析师也屡次提起了与饿了么的竞争问题。美团CFO陈少晖表示,2018年年底,美团的市场份额超过60%,2019年一季度公司的市场份额依旧保持增长,按照营收计算,美团在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二。 外卖市场即将掀起一场狂风骤雨。 对于当前的外卖市场,王兴表示:外卖行业的增长已经从短期的,爆炸式的增长逐步过渡到长期的,较慢但更为持续的增长。因此单纯的扩大市场份额并非长久之计,美团CFO陈少晖认为美团接下来最为关注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商户将生意搬到网上的速度,获取新用户,增加既有用户的点餐频次。 与外卖市场领导地位相比,美团的另一支柱业务——到店、酒店和旅游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8年美团到店及酒旅业务营收为158.4亿元,较2017年的108.5亿元增长46.0%;2018年毛利总额达141.0亿元。到店及酒旅毛利润率89%,这并不算低。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酒店业务的间夜数,恐怕已经再次超越了酒店行业的鳌头携程。财报中披露:国内酒店预订间夜量由2017年的2.05亿增至2018年的2.84亿,同比增长38.5%,平均每间夜价格比稳步增长。 总的来说,“Food + Platform”的模式在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吃”为核心,高频带低频获得的竞争优势,帮助美团的酒店业务走到了如今的地位。但想要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中,再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霸主,更需要的是自身的硬实力。 相关报告指出,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经过近20年发展之后出现新形态。旅游消费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个人消费增长趋势,带动了阿里、京东、美团点评等电商及生活服务平台纷纷进入旅游行业,各大巨头的入场,势必会出现一场大战。 而抓住未来的消费主体无疑会带来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的主力军从来都是年轻人,“得年轻用户者得天下”造就了三四线年轻人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带来的巨大增量,无论是微博还是美团,而美团酒店大部分新增用户都是来自这个群体。 除了外卖和酒店业务,美团最受关注的,无疑还是摩拜。并入的摩拜为美团带来了什么. 财报中显示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也带来了45.50亿元的亏损。 这意味着从4月份开始,摩拜日烧近2000万元。 其实这几年,无论是哪家共享单车公司,都没有找到太好的商业盈利模式,仅仅依靠不断从资本市场上的多轮融资来“体外输血”支撑下去,而无法让公司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而当资本市场最终失去耐心的时候,恐怕也就是这个领域最危险的时候,失去了融资的共享单车显然不足以自我成长。 为了控制不断增加的运营成本,美团表示已经启动了一项重组计划,让摩拜退出大部分海外市场。根据近日报道,摩拜单车正在关闭所有的国际业务:上周五,摩拜裁掉了亚太市场运营团队。该团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和澳大利亚有超过15名全职员工,以及多家承包商和第三方员工。 而对于同样烧钱的网约车业务,王兴不仅没有放弃还加大了投入。美团打车的业务动态始于2018年3月21日,在南京试点一年后正式登陆上海,在沪与滴滴正式展开竞争,首日破15万订单,一度宣称拿下上海网约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但美团的攻城破寨是以巨大的补贴为代价的,仅仅网约车司机的相关成本在2018年就达到了44.63亿元,这意味着仅在司机端,日烧就超过1200万元。 高昂的成本投入、尚未打破的盈利困局,如此下去,等待美团的必然是持续扩大的亏损。 聚焦、成本控制 中国互联网市场瞬息万变,“停滞即死亡”,美团这样的“特快增长”对于稳固行业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2018年IPO筹集42亿美元以来,美团股价已经下跌了15%。 从美团的历史来看,在旧业务的优势地位巩固后,发力拓展新业务,已经成为一个惯例。2014年从团购切入外卖,2018年从外卖切入出行,都是遵循同一套逻辑。外卖在初期也是亏损的主要来源,如今加剧亏损的则是出行业务。 对于接下来的2019年,美团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将会聚焦在对核心业务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业务上,在新业务投入上将会更加审慎,并将进一步提高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运营效率,加强与平台的战略协同作用,持续减亏。 2018年,美团不易。眼下看来,调整仍在路上,下行或仍然存在。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