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断奶”过后,江淮要如何独立谋生?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云掌财经            发布时间:2019-03-18 10:36:03
  时代变了,汽车行业的整合与清退悄然来临,曾经的江淮汽车在小型SUV市场叱咤风云,如今也不得不直面尴尬的转型期。销量下滑、业绩承压,即便有着大众、蔚来双重背书,在品牌与营销的较量中也逐渐开始边缘化。

  2017年前后,江淮淡出公众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瑞风S2、S3之后,以SUV作为主战场的江淮汽车就一直鲜有车型能够独当一面。2018年,瑞风S3的月销长期徘徊在1000左右,彼时SUV市场低价自主车型层出不穷,不仅让江淮的净利润大打折扣,还使它丧失了最后的“门面”。

  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总营收363.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为4782.73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19亿元下跌78.13%,跌幅逼近8成!如果说过去的江淮全凭瑞风“单骑救主”,而今将星凋敝,此刻的江淮虽十万火急却也无兵可用。    温室花朵

  净利暴跌之后,江淮余下的利润从何而来?

  对此公司并未隐瞒,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江淮就至少拿到了6轮政府补助,总金额约为11.06亿人民币。2014年-2018年,江淮汽车及其子公司合计收到各类政府补贴高达87.18亿元。

  当竞争对手还在绞尽脑汁,苦心经营之际,江淮已经在“温室”中度过了五年。在此期间,公司进行过各项尝试,汽车租赁、海外贸易、电池系统乃至货运物流,江淮旗下的51家控股公司包罗万象,仅仅一个安凯客车,在2013年至2018年就接受了高达39.08亿的额外补贴。

  诚然,市场上以“多元”取胜的公司比比皆是,可在技术当道的汽车行业,大而不精的江淮已被许多同行远远甩在了后面。温室成长的花朵无法承受大自然的摧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即使每年拥有数十万台的政府订单,在巨额亏损面前依然只是杯水车薪。    繁荣假象

  更何况,这种庇护其实并不长远。

  根据国家规定,自2018年起,续航里程低于1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补贴,且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将也被叫停。

  而从江淮汽车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全行业“掘金”新能源的几年里,真正在业绩中挑起大梁的依然还是传统的商用车版块,2015年-2017年,江淮汽车的商用车板块分别贡献了36.68%、38.98%以及48.68%的营收,而在新能源扎堆的乘用车版块收入却屡创新低,分别为46.28%、44.02%以及32.35%。

  补贴退坡过后,看似繁荣的新能源市场一夜之间门可罗雀。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政策退出会有更多电动车型涨价,这是必然的趋势。要覆盖成本的同时,企业还要考虑历史的补贴未到位资金的成本,因此必须涨价,盲目不涨价硬挺的企业很容易撑不住。

  乘用车销量不佳下,旗下四大工厂产能利用率远低于行业水准,如今的江淮正在谋求转型,寻找一个新的出路。    险遭抛弃

  2016年4月,蔚来同江淮汽车签订合作协议,此刻江淮正因SUV销售瓶颈一筹莫展,这次合作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作为时下风头正劲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的选择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这个极具地方特色的老牌车企。

  “就连保时捷的工厂,也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厂,不要觉得我胡说八道,因为我去参观过。”

  李斌口中的世界级工厂我们不曾见过,但为了这次合作,江淮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了20余亿元,用了全球最好的设备,完全按照蔚来要求的工艺和质量去设计产线,提供熟练工人和成熟的制造管理体系。

  然而即便这样,江淮还是差点被合作伙伴抛弃。

  2017年,蔚来与上海嘉定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嘉定区增资166.6亿元自建工厂。只是没想到,上海建厂的计划后来被特斯拉抢先一步。2018年,蔚来亏损近96亿,迫于现实,李斌只好继续选择代工路线,而身为合作伙伴的江淮似乎没有选择的权利。    攀上高枝

  不过这也无关紧要,比起蔚来,江淮攀上了真正的“贵人”。

  2017年6月1日,在中德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

  根据规划,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共计20亿元,双方各自出资10亿元人民币,股比对等各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50%。公司将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基础并在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一边是眼红中国市场的大众,一边是渴望德国技术的江淮,两者各怀心思。后合资时代,想要实现堪比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利润,做到品牌向上,江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在江淮汽车的4S店内,瑞风S4“江淮大众共线首款SUV”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不管共线是真是假,根据最新数据,瑞风S4上市45天就突破了一万台订单。

  作者:云掌财经/冯越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