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还是商人? 作为中国最会赚钱的财经作家,吴晓波擅长与资本打交道。 从早年创立出版公司,到后来玩转自媒体,有人说,他的身家起码超过10个亿。 与资本接触越多,关于吴晓波身份的认定也愈发模糊不清,“文人还是商人?”类似疑问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至于答案,想来可以作为知识付费,自媒体成功融资的经典范例。 5年前,“从不炒股”的吴晓波将自家出版公司45%的股权卖给了上市公司皖新传媒。5年之后,吴晓波再度现身A股市场,而这次的交易双方令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3月17日晚间,全通教育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巴九灵)96%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公告中杭州巴九灵的实际控制人,正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及其夫人邵冰冰,其核心资产便是创办于2014年的知名自媒体“吴晓波频道”相关业务。 关注财经领域的读者对吴晓波频道自然不会陌生,而作为“买主”的全通教育,在A股市场更是赫赫有名。 悲剧“妖股” “全通教育,就是把投资者全都统统教育一遍。” 2015年股灾之前,这是一只力压贵州茅台、中国船舶的神奇股票。 作为当时的两市第一高价股,全通教育上市16个月股价便涨至467元/股,市值最高点曾达到535亿元。 然而这一记录并未保持太久,截至2019年3月15日收盘,全通教育收于7.22元/股,较2015年高峰期缩水93%,市值蒸发将近500亿元。 吴晓波在他的书中不止一次“批评”妖股,虽能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可惜缺乏基本面支撑,被游资、概念、题材哄抬而起的股价终究要哪里来的回哪去。 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全通教育净利润从2017年的6629万元,突然变成巨亏6.21亿元,同比下滑1037.51%。 显而易见,彼时的全通教育非但资金匮乏,还面临着不小的债务负担。相较之下,2017年,仅上海巴九灵的估值就高达20亿元,如此收购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然而收购恰恰又是全通教育的成功诀窍。 2014年1月21日,全通教育在创业板上市,随后在2015年正式开始了收购之旅。同年它就收购了10家公司。2016年-2017年,收购范围进一步扩大,标的包括继续教育业务、学科升学业务以及遍及全国各地的地方性校讯通公司等。 此举让公司在短时间积累了大量商誉,2018年三季报指出,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通教育商誉为13.9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51.27%。 然而放眼A股市场,高商誉早已成为潜在的风险,当商誉出现减值,资产减值也就随之而来。如今的全通教育因溢价收购而深受其害,可对吴晓波频道却又志在必得。且不说主打教育概念的公司收购自媒体,主业能否无缝拼接,如今买家都“自身难保”,冒然收购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亏本的生意 早在吴晓波频道之前,成功拿到投资的自媒体已经不在少数。2016年3月,现象级自媒体Papi酱拿到罗辑思维、真格基金、光源资本和星途资本的1200万元投资,虽说后来逻辑思维低调撤资,且公开表示后悔,但当时造成的影响已经足以轰动业界。 2018年,包括利欧股份、瀚叶股份、骅威文化在内的三家上市公司也因收购自媒体而“名声大噪”。 2018年6月,瀚叶股份宣布要以超过30亿元的价格,收购微信公众号运营商量子云。 同年9月,利欧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斥资23.4亿收购新媒体公司苏州梦嘉75%的股权。 此后几天,骅威文化也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称,拟作价15亿元,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杭州旭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航网络)100%股权。 然而无一例外,三次“骇人听闻”的天价收购除了引发监管部门关于估值合理性、盈利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询,并未掀起怎样的波澜。 如今互联网红利消退,Papi酱的关注度同样不复当年,自媒体是否值得投资,行业内一向颇有争议。 一方面,个人属性强烈的自媒体本就没有投资价值,因为人与平台不可分割,一家自媒体如果具有鲜明的个人属性,粉丝追随的就只有这个人,作者可以另起炉灶,收购存在太大的风险。 更何况,大多数账号受格局限制,自得其乐、小富即安,拿到巨额融资又能做得了什么呢?自媒体本身就很难实现指数级增长。为什么要出售,除非有难以抗拒的价格,否则多少人能够安心离开舒适区? 近些年,对自媒体的收购多以失败而告终,吴晓波再闯资本市场,未必就是场稳健的生意。 作者:云掌财经/冯越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