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高股息低估值”的交行股你买不买?他们自己买了!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云掌财经            发布时间:2019-04-02 07:01:04
  今天是交通银行(601328.SH)年报出炉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截至我们发稿时的午间收盘数据,股价收报6.33元,半日涨幅1.44%,但对应的PB(市净率)仍仅为0.73倍。

  这一估值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计算估值对应的隐含不良率,可以超10%;而这一估值距离其自身前期最低值,也只剩下10%左右的空间了,换句话说,安全边际已经较足。

  而交行的实际资产质量情况又是如何呢?根据2018年年报,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即便再加上关注类贷款2.98%,两者总占比也仅有4.47%。更何况还有近四年最高值的173.13%的拨备覆盖率来充当“安全垫”。

  和稳步走低的不良率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交行的高股息率,近年来保持着近5%,在行业中保持较高水平。而0.73倍的PB估值,却是行业里的较低水平。

  纵观整个A股市场春节后的这轮反弹,银行在大类行业中几乎垫底;而已经交出“近年来最好业绩”的交行,PB尚在上市同业中处于低位。

  换个视角看待,低位也是机会。这也难怪多家券商研报齐齐发现了交行股的“配置价值凸显”;也难怪交行董事长彭纯都忍不住在日前的业绩发布会上自荐:“交行股票是市场上‘高股息+低估值’的投资优良标的。”    你不买?

  他们自己买!

  这次“团购”自家股票的是牵动交行经营的“关键族群”,主要为70名二级经营机构正职,共计从二级市场购入140万股,锁定期4年。这还只是首期。

  这是去年交行深改最亮眼的变化之一:开始了首期职业经理人的任期激励方案,完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也是激发未来交行新动能的一项重大改革。

  具体来说,这些职业经理人的首个聘任期为4年,如今他们的薪酬结构已经变成了三块: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任期激励。在任期激励方面,已经完成了首期激励,每人给了2万股,其中80%由交行的工资总额来出资,20%则是这70位经理人自掏腰包。

  你能想象一根粗大的绳子,把这一“关键族群”的个人利益,与交行的经营表现、乃至业绩最终投射向股价的表现,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事实上这种管理层的集体“团购”股票,在交行已不是新闻了。早在2014和2015年,该行董监高和中层干部共计约400人,就已经多轮“团购”,当时他们用的可都是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买入交行A股和H股分别合计1500万股、985万股。

  当然,不管是上千万股还是上百万股,对于交行逾4000亿(A股)的市值盘子来讲的确只是九牛一毛,但一名券商分析师认为管理层持股“意义远大于表面数字”,他向“愉见财经”从三个角度做了分析:

  - 第一,可见管理层对于交行的发展都是充满信心的;- 第二,别羡慕这70人“抄到了底”,二级市场天天开市,低估值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何况,这些管理层都是要锁定4年的,股价短期涨跌对他们而言并无意义,他们的个人财富是长期与公司共休戚同成长的;- 第三,以上只是“首期”,随着交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进,可预见后面员工持股还会一轮接一轮,如今整个“具有经营决策能力的群体”都与公司捆绑,这也势必会反过来推动管理层的工作热情。

  近年最好之业绩

  打消市场顾虑

  资产总额稳健增长、净利润增长提速、不良率稳中有降、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交行最新出炉的2018年财报,被市场普遍认为是近年最亮丽业绩。

  截至去年末,交行资产总额达95311.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5%;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36.30亿元,同比增长4.85%,实现净经营收入2130.55亿元,同比增长8.41%,两项增幅均为近三年新高,加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412.37亿元,增速跑赢市场,以上均说明交行盈利能力提升。

  而成本收入比则较上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实现了近三年来首次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全年没有外源补充的情况下,报告期末交行资本充足率上升到14.37%,较上年末提升0.37个百分点,为五年来最高;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16%、12.21%,较上年末分别提升0.37、0.35个百分点。董事长彭纯评价,这是“低资本消耗企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回到股价走势。有分析认为交行股估值偏低,是因为市场此前忧心该行资产质量承压和息差走窄,但从2018年业绩表现来看,这两样主要顾虑已基本可被打消。

  资产质量方面,去年末交行不良率为1.49%,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并且已经是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了1.5%一线,不良贷款情况可控。

  比单纯的不良率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的,如下表所示,去年末交行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值已上升到114.5%,较之2017年末的89.2%大幅提升了25.3pc,“剪刀差”一次性补齐。    而且这一年里,交行已能腾出力量充实仓廪了,其去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73.13%,较年初大幅提升18.40个百分点,创近四年新高。

  如果做一个五大行之间的横向对比,不难发现,交行的不良率水平是同业偏低的,不良率+关注类贷款比例则在同业中游。但交行的估值尚低于其它四大行。    而对于此前市场关心的交行息差问题,如下表所示,交行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在去年已呈现出逐季上升之势,后市展望稳定。    战略定全局

  “186”施工图指引未来

  战略定全局。比细节指标更值得关注的、也是指向交行未来发展的,还在于交行对践行十年的“两化一行”战略进行了微调,顺时而变地提出了“186战略施工图”。    在上图的“8项战略措施”中,交叉交行的“深改”落地,有三点已经“放出大招”。

  「人才引擎」方面,除了上文所及职业经理人制度中的管理层持股的亮点,还值得一提的是条线架构:去年9月交行在高管层新设了3名业务总监,分别为公司与机构业务板块业务总监付万军、零售与私人业务板块业务总监徐瀚、同业与市场业务板块业务总监涂宏。

  “愉见财经”观察到的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变化是,过去这三位领导若出席业绩发布会,席卡上标注的均为他们所分管的部门名称(和其他部门正职一致);去年半年报发布会时,这三位领导虽还坐在台下第一排,但席卡已悄然变成了他们的姓名(和台上的行领导一致);到了日前的年报发布会,三位领导中出席的徐瀚与涂宏,已经与其他行领导一道坐到了台上,共同进行业绩演示与记者答问。

  「科技赋能」方面,交行启动了“新531工程”。上一轮工程建设完成了全集团统一的信息系统,新一轮531工程则是在此基础上推进集团整体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所谓“531”,即打造“1”个技术架构,构建“2”个支持平台,围绕“5”大应用领域,建设“N”个项目,采用“集中+分布”融合的技术架构,实现业界先进的“双核心异构运行”模式,支撑业务高速发展。

  在去年,双核异构和分布式云计算项目已经实现重点突破,智慧风控、智慧授信、统一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已在集团内广泛运用。

  「风控护航」方面,在交行资产质量走稳的业绩数据背后,行长任德奇表示,是该行的持续深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处置能力,着力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统筹兼顾、有机统一。

  交行启动了风险授信管理改革,从改革体制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技术手段、优化流程环节等多方面入手,注重集团各条线联防联动、协同并行,建立集团统一的风险监测、计量和处置体系,确保无风险漏出、无漏网之鱼。 坚持“好客户短流程、差客户严风控”原则,在对客户风险特征和经营发展趋势研判的基础上,形成 “黑”“白”“灰”三类名单,提高风控效能,提升业务效率。

  任德奇并称,交行坚持“向风险要效益”,完善集团类风险客户和跨机构风险客户统筹协调处置机制,突出重点部位风险排查和化解,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金融底传导到经济底

  银行股后市何往?

  回到今天聊的主题,交行股买不买。这事儿吧,光分析交行业绩是不够的,还得看看银行股整体走势如何,所谓“大周天带动小周天”。

  国泰君安研究所邱冠华分析团队曾把银行股比喻成“秋裤”:不性感、不时尚、但保暖;单穿不够,不穿不行。在2018年的股市冬天里,“秋裤”价值凸显,在众行业一片跌势中,银行板块全年还能保持微幅红盘。

  但过了猪年春节,市场暂时的表现,似乎是“春天来了,‘秋裤’就可以脱了”。2月份银行板块整体涨幅仅逾7%,3月份全板块更是出现微跌;过去两个月加总的整体表现是,银行股涨幅在所有行业板块中垫了个底。

  “秋裤”脱不脱?坦白说,观点是有所分歧的。有一种观点是,银行股天然属于防御板块,不适合在牛市配置,因为盘子太大拉不动。

  但更专业的观点并非如此。申万宏源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在接受“愉见财经”采访时看好银行股后市,因目前整体估值仍然偏低,而“金融底到经济底需要传导过程”,言下之意是银行板块的涨势,有可能被滞后到接下来一段时间发生。

  而国泰君安银行组观点也相近,认为银行选股策略由过去一年的“骑驴找马”(假设银行股是“驴”)切换至“驴中找马”,亦即银行股中会出现“马”,并建议将弹性放在第一位。

  马鲲鹏详解称,金融底(比如一月份社融数据所透露信号)更早确立,流动性拐点被明确,带动了之后的A股各板块拉涨。但相较之下,银行作为最为明显的顺经济周期行业,股价更需经济底确立来推动。但从金融底到经济底需要一个传导过程,经济底有滞后性。

  马鲲鹏提示了以下两点基本面:

  -其一,本次金融底到经济底的传导速度较快,比如刚刚发布的3月份PMI数据已重回荣枯线以上;-其二,利好银行股的宏观经济数据的逐渐企稳,又正逢上市银行财报集中发布季,银行年报业绩整体表现良好,后期整体展望亦比较乐观。

  “所以往后看,银行股整体的表现应该不会差。”马鲲鹏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最新数据,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以上,预示着总体进入扩张。    ?

  作者:云掌财经/愉见财经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