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吉、戴牵手是亏是赚,“收购专家”也接盘?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云掌财经            发布时间:2019-04-04 11:16:16
  四个轮子、两部沙发、一个铁壳,世上汽车本没什么区别,买的厂多了,才能发现亮点。

  这句话送给李书福再合适不过。自1997年涉足汽车行业,到2010年入股沃尔沃集团,吉利花了十余年才认识到,既想走出国门,又想节约省钱,这样的念头恐怕难以实现。

  彼时国产汽车苦于技术劣势,虽说在低端市场卖的风生水起,可稍往上走就显得后继乏力,吉利存在同样的尴尬。作为国内民营汽车企业家第一人,李书福对吉利的要求向来是坚持平民路线,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随着公司发展以及汽车市场的快速饱和,不管是战略布局还是产品定位,都需要尽快做出改变。

  收购沃尔沃,为吉利“出国”提供了一把钥匙。

  引入先进技术弥补自身缺陷,通过密切合作完成优势互补,此后许多年,吉利成了汽车行业赫赫有名的“收购大户”。

  2013年2月,吉利斥资1104万英镑彻底收购英国锰铜控股业务与核心资产。

  2017年5月,吉利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英国老牌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莲花)51%的股份。当时业内流传这样一句话:你以为吉利想要的是莲花?它想要的是整个东南亚。外界普遍认为,宝腾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公司,吉利收购宝腾,便能充分利用当地政策优惠打开东南亚格局。

  2017年6月,吉利收购美国硅谷三大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行业头条赫然写到:李书福正着眼于未来科技。

  2018年2月,吉利斥资90亿美元将自己与戴姆勒集团绑在了一起。至此,李书福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我们也得以见证平价车企一路走来的“屌丝逆袭”。

  外界看来,入股戴姆勒不过是个开始,今后不管是电动出行还是未来汽车,都需要双方更加深入的合作。

  果不其然,2019年3月28日,吉利宣布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一个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消息公开不久,便被顶上了微博热搜,对于常年冷清的汽车行业而言,这算是难得一见的大新闻。

  报道指出,吉利和戴姆勒奔驰将在中国成立一个50:50的合资企业,共同生产Smart,2019年底前合资企业正式成立。

  从入股50%的传闻,到组建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种种迹象表明,双方要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Smart作为司戴姆勒旗下的小型汽车公司,其产品在全球40多个国家都有销售,虽说在国外销量一般,在国内却取得过不错的成绩。2018年,Smart品牌在中国的销量达到2.8万辆,同比增长12%,与2017年销量8.6%的同比增幅相比,增速保持着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品牌,却盈利方面极其窘迫。有消息称,Smart品牌自1998年创立以来,21年间从未盈利,不仅没赚到钱,还处在长期亏损当中。截至目前,Smart品牌累计损失近百亿欧元,年损失在5-7亿欧元左右。

  现如今,国内电动车发展势头正盛,宝马MINI已经选择长城,作为戴姆勒旗下电动化的先锋,Smart也迫切需要外人来拯救。

  找来找去,李书福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相比SUV市场争强斗狠的国产车企,吉利有着颇为难得的“小车情怀”。

  2004年,微型车的异军突起引发了汽车市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虽说一年之内销量暴增,但小轿车的价格已被压低至3万元以下,车企利润大幅下滑。

  李书福知道,毫无底线的降价始终不是长久之计。那时起他便与smart接触,希望通过收购技术平台的方式提升吉利在微车方面的技术实力,只可惜后来价格没能谈拢,双方的联系也就此中断。

  直到2018年,吉利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二者得以再续前缘。

  李书福对戴姆勒的电动技术可谓“垂涎已久”,在电动车领域,戴姆勒布局广泛,其产品包括奔驰EQ电动车子品牌、奔驰B级燃料电池车,且在中国与比亚迪、北汽都有合作。smart的引入将有助于吉利提升技术、资源、人才、品牌等各个方面。

  去年7月,老对手长城汽车与宝马联手,成立全新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并将宝马MINI纯电动的国产计划纳入规划,此举一度让吉利汽车落入下风。好在如今有smart扳回一局,大家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

  另有深意

  吉利迫切复制宝马与长城的合作,而据相关人士透露,除了拯救Smart品牌,实现首次盈利之外,戴姆勒的做法其实另有深意。

  长久以来,Smart一直饱受高成本困扰,而吉利却在低端车领域打拼多年,低成本造车可谓驾轻就熟,即便抛开最大单一股东的身份,吉利的经验也足够解燃眉之急。不仅如此,在众多国内车企中,如吉利一般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其实寥寥无几。近些年,吉利汽车频繁扩张,将众多海外品牌收入囊中,从战略到实力,都值得外企信任。

  更何况,作为空间更紧凑的小型电动车,未来难免会涉及共享出行领域。早在2015年,吉利便积极探索移动出行服务,同年成立的曹操专车已然成为移动出行领域的主力军。官方数据显示,曹操专车注册用户量超2000万,日均活跃用户110万。

  有消息称,戴姆勒一直想要增持北京奔驰,但谈判毫无进展。背后有地方政府撑腰的北汽,态度强硬拒不让步。戴姆勒和吉利成立出行公司、出让smart股权都是一种变向的施压。

  这一说法尚未得到确认,但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前一天,北汽与戴姆勒相当低调地完成了对合资公司北京奔驰的增资计划,可股比仍是原来的股比。目前,北汽集团和戴姆勒对北京奔驰的持股比例为51:49,同时,戴姆勒拥有北汽新能源3.93%的股份。

  股比开放之后,外资车企提升股比的念头已是昭然若揭,早年北京奔驰是业界猜测最多的车企之一,只可惜晚来一步,想复制华晨宝马的成功已是难上加难。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