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季度起,监管层多次鼓励险资入市。这篇报告意在分析2019年保险机构增持A股的意愿及市场影响。 短期市场快速上涨,或导致险资减持、兑现收益,这是由保险机构的“价值投资者”属性决定的。剔除价格因素,用重仓股数量衡量险资的主动增减持行为,2010年以来,为数不多的几次险资持股数量下滑,都发生在市场持续上涨阶段,对应着A股风险补偿快速下降。在市场大幅下跌时期,险资持股数量反而普遍有所提升。2010~2015年,在股票风险补偿上升期,险资加速入市,2016~2017年,市场演绎慢牛行情,险资有兑现收益的需要,入市节奏明显放缓。 长期看,险资有望继续增持A股。一方面,自2004年获准入市以来,随着保费收入提升、资产规模扩张,险资配置A股的数量一直在增加,目前远未达到监管上限。另一方面,保险机构追求绝对收益,注重各大类资产隐含收益率的比较,面对长周期的无风险利率下行,A股风险补偿还处在高位。作为成熟市场代表,美国寿险对股票的配置比例约为30%,快速提升也发生在无风险利率下行阶段。在过去,针对险资持股的监管放松通常发生在股市大幅调整、情绪低迷的时期,监管放松为险资入市推波助澜,可以视作逆周期调节信号,与市场企稳反弹的间隔期在半年以内。 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流动性并产生投资收入,为将来理赔和到期给付提供资金,保险公司投资理念可概括为三点。第一,追求绝对收益,保险投资的第一目标是为了满足预定利率条件;第二,投资期限偏长,我国寿险收入占比超过70%,寿险多为中长期合同,强调长期投资收益;第三,重视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保险公司必须根据未来的理赔情况、退保情况等预期合理安排现金流,保证未来资产端现金流入能覆盖现金流出。从大类资产角度看,保险偏爱债券和非标,股票市值占比很低,截至2018年底,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2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1.71%。 对A股市场而言,保险机构大幅超配银行、地产。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地产公司大量的土地储备保障了保险资金投资的安全性。同时,银行和地产板块股息率具备比较优势,可以满足险资对收益稳定性的需要。与外资不同,高ROE并非险资最重视的财务指标,保险更重视公司的低估值、高股息属性 险资增持有价值发现功能。保险重仓行业同属低贝塔板块,大盘下跌期间,股价表现相对稳定,长期兼具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 因持股占比受限,保险持股对板块估值和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险资增持行为没能起到稳定行业估值的作用,相反,行业估值波动,却影响着险资的配置偏好。重仓板块估值回落阶段多对应险资增持,估值上升阶段多对应险资减持。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