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之际,银行业也在深入挖掘企业贸易融资及现金管理等交易银行服务相关的金融需求。 不仅是国内的大型银行,政策利好带动之下的中国市场也成为外资银行关注的焦点。 “在贸易融资领域,我们看到了很多机会。‘一带一路’是我们在集团层面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我们交易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意志银行全球贸易融资业务主管、国际商会(ICC)银行委员会主席丹尼尔·沙曼(Daniel Schmand)在日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德银近期参与的“一带一路”项目来看,2018年该行参与了金额2.25亿美元、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担保的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奇姆肯特(Shymkent)现代化升级项目,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在全球银行业掀起风潮,沙曼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具有代表性,而全球金融行业正在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服务的融合,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发展值得全球银行学习。 看好“一带一路”融资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数据表明,2017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866亿欧元,几乎占据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在过去两年,德银先后与国内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3月,德银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签订谅解备忘录,以加强双方在中国信保担保业务方面的合作,并支持中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德银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将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融资中,首批合作项目预计将包括首期五年、最多达30亿美元的融资项目。 “我们建立了‘一带一路’办公室,由专门团队协调德银集团内的业务资源,支持跨国企业客户和中资客户的各类相关需求,尤其是通过贸易融资、项目融资服务,支持它们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建设与之相关的境外基础设施。”沙曼对记者表示。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在全球贸易供应链中的位置?沙曼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难以被替代,在全球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融入全球供应链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仅从投资设厂方面的情况来看,很多德国以及欧洲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工厂,并且正在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中国的制造能力。 德银此前曾提到,未来计划逐步增加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份额,并加强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融资业务。 德银环球金融交易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卢斌德(Dirk Lubig)表示,跨国企业客户加大在华投资的意愿强烈。“中国已经是我们很多跨国公司客户最主要的市场之一,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或者正在制定力度更大的投资计划,这些企业对‘一带一路’合作给予也充满期待。” 对于影响贸易发展的一些外部因素方面,德银此前曾发布预测,外部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近期国内宏观数据也显示经济运行的积极迹象。 金融科技发展仍待标准化 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正在重塑贸易融资领域的格局。德银在2015年宣布,在之后的3至5年间,将对技术提升、数字化等领域额外投资10亿欧元,同时在技术人员的配置上做出一些安排。 沙曼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极具代表性。“在我看来,中国处于电子支付、金融科技的最前沿,并且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法规标准框架,且根据最新的科技发展,不断优化这一框架。因此,中国正为其他国家发挥着很好的示范性作用。我们也在通过分布于全球的数字实验室携手科技公司,构建开放平台,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市场上的机遇。” 区块链技术是最受关注的数字解决方案,尤其受传统银行业青睐。多家外资银行也相继宣布应用区块链技术。去年3月,汇丰宣布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全球首笔贸易融资,即与荷兰国际合作,通过R3的分布式账本平台Corda,成功为食品和农业巨头嘉吉集团(Cargill)的一笔从阿根廷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大豆货物交易提供了信用证;去年3月,9家马来西亚银行联合宣布,正利用区块链技术研发贸易融资应用程序。 从国内情况来看,多家银行也在金融科技领域加速布局。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梳理国有大行的财报可发现,财报中累计出现金融科技这一关键词近百次,其中建设银行的有效涉及数量最多,为44次。以交行为例,其依托“互联网+”在业内首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平台。 不过,国家内部的标准如何成为全球标准,不同平台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联如何?“站在国际层面,区块链的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发展到了中期。下一步区块链应用的发展应是推动各国标准互相靠拢,发展跨境应用。”沙曼表示。 “从技术层面而言,区块链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目前在贸易融资领域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跨越不同司法体系、统一所有参与方的应用。”沙曼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启用需要遵循适当的标准,而跨境统一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也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贸易融资领域推广的限制。 同时,作为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主席,沙曼表示,目前国际商会致力于寻求为银行业构建行业性区块链应用标准,让该数字解决方案能够真正应用于全球。他预计,实现这一目标或将需要3~5年的时间。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