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不要误读!新版征信报告暂无明确上线时间,但这些变化与你息息相关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19-04-22 21:23:02
  “现在征信很多都用到了社会领域,我们看到很多女儿找男朋友,未来的岳母说,你得把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拿来看看。”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提及征信工作时这样表示。

  近年来,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促进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风险、帮助公众节约融资成本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个人的征信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已采集9.9亿自然人、2591.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分别接入机构3564家和3465家,年度查询量分别达到17.6亿次和1.1亿次。

  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征信需求,征信中心适时启动了新一轮的系统升级优化工作,即各界所说的二代征信系统建设工作。

  近期有消息称,新版个人征信系统将于5月上线。4月22日,央行在官网回应称,目前征信系统升级优化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并无明确的上线时间表。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查询的信用报告没有变化,不是所谓的新版信用报告。

  不过,与目前的版本相比,优化升级后的征信系统在优化界面展示、提升可读性等多个方面做了相应调整。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刘新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整体来看,央行征信报告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会涵盖越来越多的非信贷类信用信息和信用相关的信息。但新版征信报告上线对个人经济生活的影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水电缴费信息是否影响个人征信?

  水电煤气费没有按时交款,是否会影响到你的个人征信?

  22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就征信系统建设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征信中心自2006年开始探索采集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先消费后付款”的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目的是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为更多的有经济活动的个人建立信用档案。2006年,曾与原信息产业部联合发文合作,坚持“稳妥、谨慎、成熟一家采一家”的原则,采集个人电信正常缴费和欠费信息,其中欠费信息只采集欠费2个月以上的信息。在严把数据质量关的前提下,此类信息采集工作在各地谨慎推进。

  但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我国的授信现状与数据质量要求间仍存差距。以水电缴费信息为例,如水电燃气相关费用是租户缴纳,相关账户的准确还款记录以及逾期还款情况能够真实准确的记录在当事人名下,仍是难题。

  此外,由于公用服务提供商先期服务不到位造成的消费者欠费或逾期缴费,也对缴费行为的界定带来了争议。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示,虽然央行征信中心很早就探索采集公用服务缴费信息,但进展比较谨慎,目前征信系统并没有采集水电缴费信息,电信缴费信息只采集基础服务的缴费信息,不包括电信增值服务的缴费信息。至于新版信用报告设计了水、电、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这只是基于技术前瞻性的角度提前设计。

  近年来,我国征信系统一直围绕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不断进行升级改造。

  根据国际实践和全球趋势,公用事业“先消费后付款”的缴费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借款人的偿还意愿,特别是没有或信用记录较少的信息主体,有助于这些主体获得信贷。

  从我国情况看,目前仍有4.6亿自然人没有信贷记录。对这部分人群,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前提下,采集“先消费后付款”的公用事业缴费信息,有助于帮助更多缺少信贷记录的个人建立信用记录,帮助放贷机构评估其信用风险,促进其获得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因此,与现行信用报告的模版一样,新版信用报告设计了水、电、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但在实际采集时,征信中心将与相关数据源单位协商,并将严格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规定,在数据源单位取得信息主体授权同意后才报送数据。同时,征信中心将严把数据质量关,只有在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切实将数据采集入库并对外提供查询。

  “上午离婚下午买房”是否会受影响?

  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征信体系建设的一举一动牵动社会,备受关注。

  不久前,在有关“新版信用报告对消费者的影响”等解读中,有观点称,夫妻双方买房共同还款,会有一方是主贷款人,另一方的征信报告则不会显示这笔房贷的信息。而新版信用报告上线后,夫妻双方买房,离婚后非主贷人也属于有房有贷。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离婚后可能会失去首套房贷款资格的观点并不绝对。

  截至目前,旧版征信系统已运行十多年,信用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已基本稳定。新版信用报告的改进主要在优化界面展示、提升可读性方面做了调整。拟推出的新版信用报告与目前的信用报告版本相比,增加了一些信息,如个人基本信息中增加了国籍等信息,信贷信息中增加了共同借款、个人为法人担保、法人为个人担保等信息。

  而对于共同借款的界定,央行表示,所谓“共同借款”是指一笔贷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借款人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借款。根据国际征信实践,共同借款信息会同时展示在每个借款人的信用报告中,金融机构在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时会把共同借款信息考虑在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因此,有必要将共同借款信息展示在每个借款人的信用报告中,真实、准确反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征信中心积极探索在新版信用报告中增加“共同借款”信息采集内容,本着“尊重事实”原则,将借款信息同时展示在每个借款人信用报告中,如实反映借款人负债情况。如后续借款主体发生变更,征信系统将按照金融机构的上报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客观记录实际情况。

  “征信系统只是记录金融机构提供的事实,而一笔借贷交易的事实就是合同。如果借贷合同上借款人写的是两个人的名字,就是两个人的借款信息;如果合同中借款申请人是一个人,就显示一个人的借款信息。”王晓蕾对媒体表示,在不同的信贷时期、不同的信贷政策之下,不同金融机构对共同借款的认定是不同的。如果借贷人信息发生变化,如因婚姻状况改变导致借款人由两个人变为一个人,征信系统会根据金融机构提供的最新信息进行变更。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虽然现有的个人信用报告中没有直接显示“共同借款”信息,但金融机构仍然可以间接查询。例如,信用报告中显示婚姻状况,金融机构可以结合借款人婚姻状况中提供的配偶相关信息,来自行判断共同借款情况。

  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共同借款情况比较复杂,不一定是夫妻。征信系统按照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认定,个人借贷信息发生变化后,相关责任人应及时到金融机构变更,以确保个人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还款信息记录时间改为5年

  值得注意的是,与旧版相比,新版系统在还款记录方面的信息也进行了完善。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运行的信用报告中,个人不良借贷记录等负面信息的保存期限是5年,个人正常还款记录等正面信息的保存期限则为2年。而在新版信用报告中,负面和正面还款信息的保存期限统一调整为5年。

  央行表示,新版个人信用报告设计展示“5年还款记录”(包括还款状态、逾期金额),现行个人信用报告也展示了5年的还款记录,只是展示方式略有差异。个人信用报告展示“5年还款记录”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帮助公众积累信用财富,促进获得融资。

  如何保障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在具体实践中,个人消费者如遇到信用报告中出现错误应怎么办?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异议,应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管理部门的规定对相关信息作出存在异议的标注,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如发现数据错误,首先要找银行进行数据删除。如银行拒绝删除或信息主体不认可银行的操作方式,则可通过央行渠道或金融机构渠道申请异议。如仍对结果不满意,则可通过央行渠道添加个人说明。此外,如对前述结果仍不满意,信息主体则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投诉,或到法院提起诉讼。”某资深征信专家表示 。    (资料来源:同盾大学课程《我国征信体系构建与征信服务》)

  央行称,征信中心严格遵守《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征信活动,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知情权、同意权、异议权等合法权益,严格保障信息安全。

  央行称,征信中心严格遵守《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征信活动,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知情权、同意权、异议权等合法权益,严格保障信息安全。

  维护信息主体同意权,要严格遵守报送数据授权和查询数据授权制度,督促金融机构履行授权义务,合规报数和查询。严格规范机构用户查询行为,加强对违规查询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违规查询行为并采取措施制止。

  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信用报告,征信中心通过互联网、现场柜台、自助查询机等多种方式提供查询服务。

  另外,征信系统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期限后从信用报告中删除。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