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的2万亿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企业负担在降低。但一些企业为了拿到更多减税红利,凭借强势地位让上游企业降价,可能导致上游企业税负上升的个别现象引起了国务院重视。 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情况听取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会上,相关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国家减税降费力度超出预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惠企措施,企业负担显著减轻,带动投资与研发投入增加和就业扩大。 李克强在上述会上谈及落实减税降费举措时,提及“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一些企业违背合同强制要求上游企业降低价格”。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施文泼曾在地方调研发现,去年增值税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后,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受上下游强势企业两头挤压,不仅没有享受到税改红利,甚至销售毛利还下降。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在地方调研也发现,今年增值税税率(16%降至13%,10%降至9%)大幅下调后,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减税红利,通过与上下游企业谈判等形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施文泼对第一财经分析,市场环境变化后,企业间就合同进行重新协商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不能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强制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更改,这是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 今年大规模下调增值税税率实施日期是4月1日,在这之前已经有企业重新协商调整价格。但也有不少企业间签订的合同期限往往在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因此企业间就减税红利博弈而产生的调价行为将主要集中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因此此时国务院强调加强市场监管,是不希望后续企业减税红利传递中,出现不规范的谈价行为。 不过减税后,上下游企业双方重新谈判签订合同来调整价格,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在此次国务院严令禁止的范围内,而且事实上老百姓还能享受减税博弈带来的好处。 比如,第一财经记者调研发现,某大型连锁超市就增值税税率下调后,找到上游供应商协商,要求按照增值税税率下调比例相应降低商品价格。由于大型连锁超市往往占据着强势地位,供货商大部分选择了降价让利。超市方面则将这一红利全部让利于消费者,最终超市2万多种商品价格有不同程度下降,从几毛钱到几十块钱不等。 比如,上述超市里某款湿巾价格21.5元,4月1日增值税税率下调后价格降至20.9元,比以前便宜了6毛钱,降幅约2.6%。 上海财经大学范子英教授认为,理论上增值税减税会直接降低商品价格让消费者获益。比如制造业的基准税率由16%降至13%,最理想的商品降价幅度应该等价于增值税下降幅度,这个幅度约等于2.6%。但真实的经济活动中,不是所有制造业商品都会降价2.6%,部分商品甚至不会降价。影响商品降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商品的同类商品竞争程度,以及商品之间的替代性。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位企业财务总监后了解到,企业间减税红利博弈中,一般来说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大的企业,在价格谈判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可以在博弈中拿到更多的减税红利。 施文泼建议,在增值税税率未来还会进一步调整的预期下,应引导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以不含税价为合同标的。这样可以避免单纯的税率变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