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11万亿结构性存款将面临强监管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19-05-21 19:26:01
2017年以来,同业空转、非标通道等业务受到严厉监管,银行存贷款业务受到不小的影响,加上负债荒并没有改善,为了支撑存款规模,银行另辟蹊径,开始发力结构性存款。
自此,结构性存款规模突飞猛进。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总额达11.19万亿元,今年前3个月新增1.57万亿元。
然而,不少银行为实现高息揽储,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实为“假结构性存款”,变相刚兑。不过,这一现象也将面临严厉监管。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提出要排查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当下,结构性存款虽然发展规模较快,但更多的是类保本的假结构,真结构并不多见,监管要发力治理,预计监管细则将会出现。”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11万亿元结构性存款多为假结构
一般而言,结构性存款的设计为“存款+期权”,基于嵌入的衍生品工具可划分为利率、汇率、商品、股票、信用等挂钩型产品,形成“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组合。
产品收益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是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的收益,能够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前提下,在基础收益之上获得较高投资收益。
但在国内的结构性存款中,不少是假结构性存款。大部分银行在其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中,在期权部分设置了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通过提高内部转移价格将结构性存款转化成“类固收产品”。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各大银行理财发行销售情况,不少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尽管买,我们的产品是保收益的,无论是否行权,客户都能拿到较高的收益。”
不过,当下许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无论是对标国际黄金价格,还是挂钩LIBOR等指标,在产品设计中触发高收益的条件很容易达成,最后投资者都能够获得高收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吸引投资者的“高收益率”并不是通过挂钩工具价格的波动所获得,而是银行自身为投资者支付了这部分成本,并不符合投资者自负的原则,与结构性存款最初的产品设计理念背道而行。
不过,由于这种假结构性存款起购金额较低,加上收益率相对较高,逐渐成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过渡期的畅销品。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62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6.95万亿元增长了2.66万亿元,增幅为38%。2019年3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1.19万亿元,今年前3个月新增1.57万亿元。
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4月,结构性存款共发行548只,平均预期收益率上限为4.22%,与3月份基本持平;4月份到期的结构性存款共634只,平均实际收益率为3.9%。
“假结构性存款严监管及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预计客户投资需求将被普通存款替代,届时普通存款上浮将不再有上限约束;大额需求也会有相应更为透明、标准化的产品满足。”中泰证券表示。
未来银行吸储可能出现分化
此次《通知》称,银行机构从股权与公司治理、宏观政策执行、信贷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重点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开展整治,并第一次在文件中提到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指出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当下的过渡期内,变相刚兑或者假结构性存款、真高息揽储等形式的产品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时,因为技术原因所导致的净值型产品开发尚需时日,银行理财规模仍有可能继续萎缩。
而其中,中小型银行仍为结构性存款的主力。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性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9万亿元,占比为34.87%;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占比为65.13%。另外,3月末,大型和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分别为4.43%和8.99%,分别较2月份下降了0.04个和0.2个百分点。
一位分析人士还表示,去年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短期来看,结构性存款是中小银行负债端资金补充的重要手段,随着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趋紧,不具备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的中小行或通过寻找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产品的发行,“未来银行在吸储方面可能出现分化,部分中小银行也可能会寻求其他方式,例如大额存单等作为过渡期保本理财的替代品。”他称。
不过,王军认为,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的大方向是不变的。在资管新规时代,随着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以及更多的专业化理财子公司成立,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将不断涌现,更好的满足各类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