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批量产生的新富阶层,已成新增高净值人群的“策源地”。财富来源的变化,也在使中国私人银行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6月5日,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共同发布了《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称,截至2018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190万亿元,2016-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预计到2019年底,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首次突破200万亿元大关。 其中,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197万人,2016-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预计到2019年底将达到约220万人;持有可投资资产61万亿元,预计到2019年底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约70万亿元。 这些高净值人群中,大量来自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新富阶层。这类人群在高净值人群的所占比例,已经从2017年的29%上升到2018年的36%。 新兴产业公司崛起,有的已经上市,产生了大批新富人群;另一个现实是,2018年以来,中国私人银行客户和管理资产的增速明显放缓,竞争更加激烈,私人银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并谋求以上市、拟上市公司高管人群为目标客户,探索新的增长点。 新富阶层快速成长 与传统高净值人群相比,新富阶层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域,大多数集中在新兴产业。 “传统的创富人群,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等行业,随着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且通过境外上市等方式,新兴富裕阶层开始批量产生。”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王菁说,不同于传统的高净值人群,新富阶层总体来说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 除了从事行业不同,新富阶层的财富来源,与传统高净值人群也有很大差别。一些新兴富裕人群,其财富并非依靠成为企业创业者或长期经营积累。 王菁说,在传统行业,股份集中在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那里,而新经济行业的公司,在创业初期,普遍采用“现金薪酬+股权激励”的模式,除了核心管理层,主要技术人员、骨干、中高层人员都持有股份,企业一旦上市,这些人群就会进入新富阶层。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曾丽春说,未来,这个群体在中国还有非常快的成长速度。 同传统创富人群不同,新富阶层大都比较年轻,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对专业投资、成熟金融市场新产品以及复杂产品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还有较为复杂的企业、个人金融解决方案需求。 私人银行竞争加剧 一边是新兴产业公司在中国大量崛起,但另一个现实是,2018年以来中国私人银行客户和管理资产的增速明显放缓,竞争更加激烈。 根据《报告》测算, 2016年至2018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预计2019年同比增长6%;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总量,则同比增长11%。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竞争加剧,大中型银行也在加大力度争夺市场份额。 “各家银行对财富管理的重视度空前高涨,投入大量资源,布置各种策略落地。”王菁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招行、工行、建行、农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分别达到7.29万户、8.07万户、12.72万户、10.6万户,管理客户资产规模依次分别为2.04万亿元、1.39万亿元、1.35万亿元、1.12万亿元。事实上,目前在财富管理领域,除了银行设立的私人银行,券商的私人银行也值得关注。最近几年,一些大型券商,也在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单独成立财富管理部门。 曾丽春称,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不管境内境外,竞争都比以前激烈。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欧文瀚说, 目前的现状是,中国私人银行在参与境外市场客户的竞争,外资机构同样也参与到中国境内市场的竞争。 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一些境外的金融机构,已经将私人银行拆分为子行,独立开展业务。如华侨银行就通过收购方式,设立了专营私人银行业务的新加坡银行。“只做私人银行的子行,保留了的核心的人才、架构、业务模式、薪酬,都跟华侨银行传统的商业银行不一样。” 王菁说, 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境内未来也有这种可能。 除了业务架构和运作方式,中国进行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改革,也为私人银行带来了新的机会。 王菁说,2018年,港交所对上市规则进行了重大改革,吸引了一批优质、符合规则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产生了大量新富人群,而沪港通、沪伦通等新交易工具的推出,则使香港资本市场对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持续上升。 市场格局的变化,促成了财富结构的变化,进而推动了财富管理机构获客、业务打法的变革,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成为私人银行的客源目标。 除了香港市场,境内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的科创板,也有望成为新富阶层成长的领域,并且成为私人银行的“新战场”。王菁说,一些银行已经在跟踪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情况。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