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2019首届中国智慧渔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称,现在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养鱼养虾,也可以卖鱼卖虾。既可以买天下,也可以卖天下。随着人工智能社会的到来,智能渔业将应运而生。 中国水产养殖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养殖业产量已占世界的70%。但是,国内水产养殖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难题。赵兴武建议,一方面倡导“吃鱼革命”,通过消费量提升带动养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养殖水面的开发受到制约,集约化、智能化将为提升行业的生产力水平贡献力量。同时,在环保大趋势下,智能网络也将为更多养殖机械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两项短板技术制约智慧渔业 在前述论坛上,大连海洋大学教授、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院长刘鹰称,智慧渔业是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智能检测与感知控制的先进传感设施设备为载体,以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为手段,面向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渔业综合生态系统。 刘鹰认为,智慧渔业实际上就是物联网与现代工业化水产相结合的产物,最终达到养殖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养殖个体行为的实时监测,装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现场作业生产自动化操作,物流信息化与可追溯管理。通过对水产信息(环境、装备、动物行为)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以实现水产业生产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 业内普遍认为,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拓展渔业互联网带来新机遇,融合应用加速落地,前景可期效益可观。 虽然我国水产物联网发展迅速,但仍旧有两项短板:一是渔业专用传感器落后,我国目前自主研发渔业传感器数量屈指可数,且准确性、稳定性均有待提高;二是很多物联网产品还停留在信息的简单传输与显示,展示成分大于实际效果,与渔业融合深度不够,缺乏解决渔业实际问题的效果。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当于国外2015年的水平,在技术创新和行业标准建立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由于智慧渔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渔业具有生物特性,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复制到渔业领域往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开展基于水生生物特性的渔业信息学交叉研究,揭示基础原理。同时注重青年人才培养,让产业后继有人,推进国际区域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团结协作,精心呵护产业健康发展。 业内认为,除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推动,国家在智慧渔业基础研究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还需继续加大。 此外,由于当前水产养殖行业存在规模化养殖场规模与盈利不成正比的问题,而水产养殖的生产劳动强度大,企业招人太难,加上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比较担忧。基于这些痛点,中山市诚一渔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小林称,智慧渔业作为水产养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其本质在于降低成本。比如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顾客的选择成本和政府的监管成本。 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传统渔业存在交易中间环节多,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水产企业需大量收购囤货,渔民和企业融资难等痛点,海上鲜作为一站式渔业综合服务平台,将积极利用渔业大数据全面改造传统的海洋渔业,重新改造交易方式,提升交易效率,最终助力产业升级改造。 5G时代的智慧渔业物联网 近日,工信部正式向4家企业颁发5G商用牌照,诸多行业即将融入万物互联时代,渔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009年,物联网概念和技术首次进入中国水产养殖业,经过10年时间,水产物联网从最开始的只是用于项目申报,展示多于实际的尴尬地位,发展成为能有效应用于实践生产,大幅提升效率的前沿技术,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可。 经过这10年的发展,国内也涌现出了众多行业领先的物联网企业。比如,致力于打造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国芯”的康宇传感器,公司拳头产品荧光法溶氧测控仪,其核心技术荧光膜,突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具备完全的自主核心技术。 再比如,通威股份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结合其“精准投喂组合”、“均衡增氧技术”等前沿技术,极大提升了养殖的智能化程度,使渔业养殖人均管理养殖面积从20~200亩提升至500~1000亩,大幅降低了养殖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其“慧养鱼”和美国哈希水质检测仪相比,测定溶氧准确率在97%以上,并可以长期在复杂的水体中正常工作。 郑小林称,智慧渔业的核心就是要满足养殖生产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稳定、好用的设备,引领水产养殖进入智慧时代。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