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我国饮茶场景与方式创新性、多元化增强,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仍呈现“小、散、乱”局面,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提升茶产业标准化水平?怎样培育茶品牌?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喝茶越来越流行 越来越多个性化、时尚化的茶产品与服务被推出,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国茶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也大,泡上一杯清茶,有助于放松身心。和碳酸饮料相比,喝茶更健康更舒适。”在北京马连道路,整个街道都是茶叶展示及交易区。正在一家茶店选茶的冯建波告诉记者,自己养成喝茶习惯已有5年了,只要新茶上市都会买一些。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截至2018年底,我国茶园总面积近4400万亩,种植规模全球第一,干毛茶产量260多万吨,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绿、红、青、黑、白、黄六大茶类的国家。去年,全国茶叶销量191万吨,销售额2661亿元。不仅中老年人爱饮茶,喝茶在年轻人的生活休闲、商务交往中也越来越流行。 茶饮渐成新“食尚”,除了所蕴含的“茶疗养生”的健康价值、“应时饮茶”的文化价值,也离不开消费升级这个大趋势,随着小罐茶等创新品牌不断涌现,越来越多时尚、简约的茶产品与服务被推出,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追求。 淘宝发布的春茶消费数据显示,2019年淘宝春茶季销售比往年更加火爆,3月份的春茶成交比去年涨两成。过半春茶消费者都是85后、90后。小罐茶消费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小罐茶凭借现代、时尚的产品设计,赢得更多年轻人喜爱,20—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占其总客流量比重达70%以上。 “我喜欢去‘茶里’这样的新店买茶、品茶。茶店有预约功能,在网上下单支付后到店就可以取茶,很方便;原味茶与拼配茶都有,品质不错,茶制品包装、茶馆装饰也很好看。”广州天河区的胡德辉是一个标准茶客,他认为一些新涌现的茶品牌,让人既能品尝到好茶,又增添了活泼、时尚的新体验。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栋说,天然纯真、芬芳活泼、健康绿色,这是中国茶的特色,我们一方面要坚守特色,也要关注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断做出改良与创新,让茶离百姓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更近。 好体验离不开好品质 要在生产标准化和检验标准化上双管齐下,打好文化牌、科技牌,刷新“舌尖”好味道 安徽省黄山市富溪乡山地丛载茶园是小罐茶黄山毛峰的主要产地。今年3月春茶采收季,采茶工吴爱玲为采到上佳嫩芽,常在凌晨5点钟打着手电筒出发,爬一个小时的山,去找最好的毛峰。小罐茶黄山毛峰的采摘嫩度、采摘时间、品种都有相应要求,平均下来,需要用20余丛茶树、200多颗头拨嫩芽,才能做出一罐4克的茶。 外形、色泽、香气、口感、安全性,这些是茶叶消费者非常关注的指标。但市场上有些茶制品质量不合格,影响了消费信心。 河南信阳市林业和茶产业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在种植环节,过度施用化肥和不当使用农药;在加工环节,加工设备、厂房陈旧简陋,加工工艺流程粗放、不规范;在流通环节,包装物材料不符合要求、贮藏方式方法不当等。“希望探索在茶叶种植大县建立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从源头上规范农药和化肥使用,保证茶叶卫生安全。” “这些年我国茶安全形势总体不错,但农残和品质不稳定情况还偶有发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国坤说,当前,我国茶叶生产分散在千家万户,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只要有一两户不遵守规矩,就可能出现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900多个产茶县,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每户平均仅1亩左右,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5吨。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海玉说,茶企要发展,一定要在标准化基础上做大规模,打好文化牌、科技牌,不断提高工业化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徐海玉认为,在制茶工艺上,应当给现代化的制茶设备设定科学的杀青温度、时间、焙火等工艺参数,实现高质量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品质控制上,产品上市前应当设置农残检测、精选程序,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和洁净度。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认为,茶企要重视茶叶检测工作与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实验检测中心,运用气相色谱仪等各种检验设备,及时做农残、微生物、重金属检测,对标国家标准来生产好茶。 培育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以创新、富有活力的产品形象,推动中国茶向时尚化、品牌化转变 “线上网购也好,线下实体店也罢,都感觉品种太多,真不知道选什么茶才好。”这是很多人选购茶叶时的困惑。 “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地域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公共品牌很响,企业品牌没有跟上,‘有名茶、无名牌’的短板始终困扰着茶产业的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说。 我国各地不乏名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化黑茶、蒙顶山茶、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普洱茶、黄山毛峰、武夷岩茶、都匀毛尖曾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都是响当当的公共地理标志产品。但细化到具体企业,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 “企业必须主动作为。”陈栋认为,要把产业集群作为撬动品牌建设的重要杠杆,把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走出重品类、轻品牌的误区,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有效整合区域产业资源,促进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 “要做强做大中国茶产业,必须在标准化和品牌化上下功夫,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一个强大、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徐海玉认为,要细分不同需求,针对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创新、富有活力的产品形象,推动中国茶向时尚化、品牌化转变。 王庆认为,引导企业做大品牌,既要靠市场,也要靠政府推动,有关部门要做好政策、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工作。“希望各地抓住发展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兼具传统口味与时代特色的好茶,为人们饮茶、品茶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选择。” 齐志明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