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1日发布新书《破茧成蝶:中国医药企业转型之路》认为,中国现有四千多家药企,市场拥挤且分散,在未来5~10年里,国家相关政策会推动医药行业进入一个快速洗牌整合的阶段。 报告称,在医药产业升级、质量提升和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尤其是一系列要求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的政策出台,其中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着力推进,使得中国药企对卓越生产的需求日益迫切。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医疗健康咨询业务负责人乐诚铎(Franck Le Deu)表示,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势头持续迅猛,2018年市场总值达到130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不过,在部分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整个行业会在接下来几年发生一些根本性转变。一方面,在一系列新政策的压力下,成熟产品(专利过期的原研药和仿制药)的竞争已经达到临界点;另一方面,随着监管改革力度的提升和市场准入的不断扩大,创新药和专利产品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中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剧变,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病患需求都在快速发生着变化。如果能够抓住宝贵的机遇窗口,中国医药企业将真正踏上现代化之路,新的行业领军者会涌现,全球竞争力和创新也将得到有力提升。”乐诚铎称。 乐诚铎认为,整个行业会在接下来几年出现几个关键转折点,这包括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医保改革对成熟产品构成价格压力,但或为创新产品带来更充足的医保资金支持,并推动中国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许多医药企业将创新药定为未来产品组合的重心,创新产品价值的实现将受准入和医保谈判的影响;中国市场逐渐成为医药企业的战略中心。 随着成熟压力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更多医药企业将产品组合重点转向创新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医药创新的外部环境也利好不断。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医药新产品上市咨询业务负责人侯蕾表示,过去三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审评审批改革推进新药临床试验和产品上市进程变得更快;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管线变得更多更丰富。现阶段中国创新医药企业呈现出融资上市进程加快、管线资产数量较多、渐进创新模式为主的特点,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如何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做好质量把控、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做好人才储备,以及如何在追踪热点的同时避免扎堆竞争。 麦肯锡认为,中国医药企业在转型中出现的专业能力缺失,其根因是组织力不足。 侯蕾表示,中国医药企业在转型中暴露出的组织力痛点,往往可以归为激励机制、能力发展、运营体系和发展方向这四个方面。为了帮助企业强化组织力,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和组织特点定制化“双管齐下”的领导力提升方案,从而实现“标本兼治”。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