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青岛亮出的这一金色名片更加引人关注。“中央要求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赋予青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地位。要深刻理解、深入谋划、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要站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高度,站在国家开放大局中,全力建设好上合示范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如今,青岛倾力打造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已现雏形。 资源不断聚集,合作逐步深化 上合示范区落址于国家级经开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发现,这里高楼连片成群,已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新城区。据悉,自去年6月以来,上合组织不少成员国纷纷前来洽谈合作。“迄今,我们共接待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上合国家客户52批次,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胶州市上合示范区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郝国新说。 示范区内,上合服务中心、上合国际创业孵化基地已经启用,上合国贸大厦、上合科技交流中心、国际人才公寓等已具备启用条件。郝国新介绍,目前这里已聚集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约130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个。近期还将开工8个项目,总投资约98亿元。 经贸、科技、人文、培训、旅游等各领域互动日益密切。目前,上合示范区已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青岛板桥镇论坛、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在莫斯科等6个城市设立商贸代表处,与俄罗斯7家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签订了5项框架合作协议。青岛大学拟建上合学院招收上合国家研究生,计划5年内培养5000人。“今年5月份,我们还成功举办了上合组织青岛论坛暨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吸引了18个上合国家的政府机构、经贸团体、企业代表等近400人参会,现场签约合作项目7个,达成交易额1.53亿元。”郝国新说。 青岛还积极打造政策服务高地。郝国新介绍,今年2月份,上合示范区被国家授予全国首批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3月份,又成立了涉外法庭,初步构建起调解、仲裁、诉讼“三位一体”涉外法律服务保障和纠纷解决机制。“我们还与10家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上合1号基金,目前已完成一期10亿元资金募集,并正式运营。” 合作的深化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巴基斯坦JW集团负责人比拉尔在胶州相约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探索新的贸易方式。“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逆差较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巴基斯坦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少。巴基斯坦农产品比较丰富,我们正在探索把中国成熟的公司+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复制到巴基斯坦,以增加巴基斯坦的出口量。”上合示范区创新发展部部长贾存玉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探索把中国的大米品种投放过去,按照公司+农户订单生产,再进口到中国。还有鹰嘴豆、花生、中药材、水产品等,他们正在探索在巴基斯坦粗加工,然后进口到中国进行精加工再出口或国内销售,以此扩大整个中巴之间的贸易量,“像这样的新贸易方式,我们与上合组织多个国家正在进行深度合作。” 金融合作也进入实质性阶段。日前,青岛农商银行与俄罗斯团结银行签署了互为代理行协议,下一步将升格为互为结算行。人民币与卢布直接结算也开始运行。 “我们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创新,将聚焦在扩大贸易、双向投资、人民币结算等诸多领域,力争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合作路径。”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工委书记宋业敏说。 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 7月25日,“齐鲁号”中亚班列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出发,十余天后抵达了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这趟班列运载的货物有东南亚和日韩等国自青岛入境最终抵达欧亚国家的棕榈油、机械设备等,也有部分青岛及周边地区出口的汽车零件等。 “2018年中亚班列共运送15826标箱,95%是日韩过境出口到中亚的业务。”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市场营销部经理张照宇告诉记者,中亚班列2015年开通时一周一趟,现在已发展到每周5至7列,已开通6条国际班列、2条国际回程班列。“现在货物越来越多,几乎趟趟爆满。今年上半年,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到发欧亚班列和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8.9%和88.7%。” 日韩过境业务的路径在青岛已非常成熟,日韩货物通过海运到青岛港,通过胶黄小运转循环班列到达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然后通过中亚中欧班列抵达目的地。如此到欧洲比全程海运至少节省一半时间。“现在已开通了中韩快线,下一步还要开通中日快线。”张照宇说。 国内的东西海陆互动更加频繁,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有7条国内班列,青岛港有42条国内班列,将经济腹地锁定于山东、江苏、河北、山西及河南,并与郑州、西安、西宁、乌鲁木齐等内陆枢纽城市联手建设海铁联运中转基地。加上青岛港拥有的137条外贸航线,青岛基本形成了“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蒙古俄罗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初步实现了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这一巨大海陆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的集聚。物流企业率先入驻,上合示范区目前已吸引了15个物流大项目,总投资317亿元;贸易企业更多,目前有228家贸易企业聚集到上合示范区,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 制造类企业也看中这里的综合优势。落户上合示范区的日本福生食品公司主要加工深海鱼类,80%的材料来自俄罗斯,他们生产的胶原蛋白、成品鱼肉等产品有的通过青岛港海运出口到日本,有的通过中欧班列陆运出口到欧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日韩很多企业都特别看好上合示范区的综合优势,去年以来我们到日韩招商很受欢迎,已经有十多家企业签约准备落户。”郝国新说。 谋划更高定位,集聚更多要素 “青岛要真正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对内要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要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成为面向世界开放、整合全球资源要素的新高地。”王清宪认为,必须从更高的定位来认识上合示范区的战略意义,才能把握好中央赋予青岛的重大机遇。 定位高,平台才会大。郝国新告诉记者,这个定位意味着,青岛今后在基础设施、商务环境、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要本着对内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发展互动,对外面向东北亚、中亚、日韩的高度来谋划,这将为青岛带来本质的变化。 定位高,眼界才会宽。从今年开始,青岛陆续出台了15个发展攻势,其中国际航运金融贸易创新中心建设攻势,就是依托青岛资源禀赋,站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定位上确立的。“我们将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全面提升青岛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王清宪说,青岛正在瞄准日本、韩国引进综合性贸易主体,推动与两国海港、空港的联动互通,争取越来越多的知名贸易大企业在青岛落户。 青岛港已经成为全球第六大港,国际集装箱航线总数稳居中国北方港口之首。空港方面,新建的4F级胶东国际机场,今年将正式启用运营,规划建设的两条3600米远距跑道,可起降空客A380、波音787等世界最大机型,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的保障需求。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商品交易所是世界上四大交易所之一,今年8月份,乌交所上合组织国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将在上合示范区落户,面向全球运行。“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力争集聚更多的上合组织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交易所,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郝国新说。 站在更高定位上,集聚更多要素,青岛正在凝心聚力,为实现上合示范区的宏伟蓝图,为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奋力前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成)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