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目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教育、金融等服务业仍在快速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新时代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开放研究”课题组今天(20日)发布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就业增长显著,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总体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工业增加值占比的下降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服务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课题组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提高服务业占比,一味地追求服务业规模扩张,仍须坚持“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并举发展,坚持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院副院长、研究员夏杰长在发布会上列举了五项基本事实: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份额越来越高,已占据半壁江山(占比52.2%);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更加巩固(占比46.3%);服务业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战场(占比56%);外资对服务业与越来越“青睐”(占比68.1%);服务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占对外贸易比重14.6%,日益接近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 夏杰长说,研究发现,服务业和工业自身特点发生了根本变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服务业在协调和支撑全球价值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贸易中作用日益突出。 他说,通过多维视角的比较研究发现,一味强调谁是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观点日益不合时宜。但这并不否认服务业愈加重要的趋势,更无法否认随着城市化推进、人口向城镇聚集,以及服务产品可能“工业化”的供应方式,服务业必将成为中国主导产业的趋势。 夏杰长认为,当前,服务业在体制和机制上仍有诸多领域亟待改革和突破,包括垄断问题、市场准入问题、管理体制问题,以及对新经济、新服务(比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的管理方式问题。 课题组介绍,目前,中国服务业在对外开放中仍存在短板,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缺乏优势。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服务贸易逆差达到1608亿元。此外,运输服务业的逆差为3772亿元,文化娱乐业的逆差为135亿元,旅行服务的逆差达到14595亿元。 即使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及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了微弱的顺差,但进出相抵之后,我国服务分类进出口的总逆差仍然高达16177亿元。 “综合来看,在国际服务贸易价值链中,由于在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等领域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生产性服务还基本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低端。这是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程中重大制约因素。”课题组说。 课题组介绍,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就服务业内部的技术进步率而言,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居中,而中部地区最低。 在2007-2016年期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出明显的递增态势。但这一增长态势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呈现出明显的递增态势,而西部地区下降趋势明显。 课题组举例说,作为一种服务模式创新,汽车共乘服务在受到消费者追捧的同时,也饱受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指责。课题组利用某出行平台提供的专车和快车开通时间数据,实证检验了汽车共乘引入对于城市空气污染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汽车共乘引入对于城市空气污染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课题组认为,在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基础上,适当提升共享经济资质和资格等事宜的立法层级,推动多元化治理,促进共享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