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减弱了人口红利,但是由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发展到2018年的近14亿人,70年总共增加了约8.6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发展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高速增长阶段(1949~1970年)、有调控增长阶段(1971~1980年)、增速回升阶段(1981~1990年)、平稳增长阶段(1991~2018年)。 这其中,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了十分严格的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人口增长率出现短暂回升,在1987年达到峰值1.7%。 进入90年代,由于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以及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199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稳步下降,最终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稳。 相关数据显示,1982年至1991年我国出生人口一直保持在2000万,自1992年跌破2000万后,一度探底至1149万,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过2000万的高度。总体来看,90后比80后少出生了4800万,00后比90后又少出生了1200万。 表:80后、90后、00后出生人口对比(单位:万人;数据来源:第一财经整理) 国家统计局分析,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具潜力。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之后增量由正转负,总量进入减少阶段,2018年为8.97亿人,仍保持近9亿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绝对量依然庞大。 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刚刚超过8年提高到2018年的10.63年,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供了坚实人力基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不过,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 到2018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也就是说,十年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增加8960万人,这一数字也超过了西欧的德、英、法等各国的一国总人口。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对第一财经分析,十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主要与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率高有关。林江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口增长相当快,一直到80年代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率快速下降。现在50年代出生的人逐渐进入到老年,而年轻人出生得少,所以老龄化速度就很快。而接下来随着60年代出生的人也逐渐步入老年,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至少还要持续十几年到二十年的时间。 国家统计局分析指出,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不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我国养老产业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老龄化市场潜力很大。 近日,苏宁金融发布《银发人群消费趋势报告》。所谓“银发经济”,是指围绕老年人群体展开的一系列消费行为与经济现象。随着老年人日渐成为日常消费的主力军,洞悉把握这一银发群体消费行为的种种特点,并有的放矢地加以布局,既是商家的机遇,更是国民经济扩内需、促消费的关键抓手之一。 去年底,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老年人口总消费61.26万亿元,分别是2020年的1.89倍、8.73倍。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