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美债一年来暴涨50%,中国债牛将启动?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19-08-26 21:04:29
谁能料到,一年前曾被认为会“破5”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竟在8月26日前后跌破1.5%,年化涨幅高达50%。美债估值如此之高,还能继续加久期吗?美国债牛又能否在中国复制?
“债券估值已不再便宜,但我们选择继续看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全球央行年会演讲告诉我们,由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肥尾风险上升了,这也意味着美联储不会抱有侥幸心理,如果经济增长风险上升,央行会随时准备更激进的放松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存在时滞,债市也会不断追踪这一逻辑。”渣打全球宏观策略总监罗伯逊(Eric Robertse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然而,8月26日,避险情绪攀升之下,中国10年期国债不涨反跌,收益率上行至3.081%附近。多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美债的超预期下行来源于全球买家的疯狂加仓,但中国债市仍由国内力量主导,因此收益率并不会大幅下行,各界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限可能在2.8%,但后期如果财政继续发力而货币政策仍较为稳健,这将抑制收益率下行。 美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
去年10月,在美国税改刺激下,美联储担忧的是经济过热,市场对通胀抬头的担忧导致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3.25%,多位“债王”纷纷喊出“破5”。但10月过后,各界认为美国核心通胀趋于下行,而且在避险情绪的带动下,债券收益率的下行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今年8月前,在美联储降息预期、贸易不确定性的推动下,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当时不乏机构转为谨慎,例如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调降了对美国国债的敞口,也有机构称希望在收益率反弹至2.2%后再择机加仓,不过市场根本没给机构等待的机会,8月1日后,美债收益率直接跌破1.7%。
当前,名义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FTR)为2-2.25%,核心PCE为1.6%,实际FFTR(名义FFTR-核心PCE)约0.5%。“如果鲍威尔仍坚持7月降息只是‘中周期调整’,那么实际FFTR为0则是合适的,但如果贸易问题升级,市场会为一个更低的终极政策利率定价。市场已认为名义FFTR会跌至1%,因此美债收益率仍会下行。”罗伯逊告诉记者。
但问题在于,当前所有人都在做多美债,还有什么想象空间呢?“目前我们认为空间还不少,因此继续看多美债,”罗伯逊表示,“包括美国的全球经济数据正在转差,即使我们认为经济只是放缓而不是进入衰退。同时,全球政治风险加剧。尽管很多风险都已经广为人知,但它们的存在提升了不确定性,也对投资和企业决策造成了压力。”
在他看来,全球通胀数据持续恶化,主要贸易国的通胀都进入下行通道,美元又维持强势,距离美国迎来输入性通缩可能不远了,这将对美债收益率造成进一步的下行压力。因此,他认为,加久期买美债、买黄金、做多日元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最为确定的策略。
中国债牛动能仍需观望
不过,美债收益率的大幅下行并不会全面复制到中国债市。去年10月至今,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近50bp,但近两个月市场交投于3%之上,进退两难。
“我们的确看好债券,但仍然是谨慎看多,收益率下行空间可能有限,下跌到2.8%后谁来接盘成了一个较大的问题。”某国有大行利率交易员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浙商基金总固收投资总监叶予璋对记者表示:“当收益率来到3%,债券价格的下行风险已大于上行风险,因此对于买方而言大幅加仓利率债无异于‘刀口舔血’,性价比较差。不过,可以配合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来进行风险对冲。”
相比美债的疯狂行情,中国债市还是由国内力量主导,买盘有限,且政策影响颇为重要。瑞银资管债券基金经理楼超对记者表示,利率下行仍存在两大制约。首先,汇率对利率下行空间存在一定制约;其次,上半年信贷结构偏短且大量流向房地产,目前央行的重点仍然在优化信贷结构而非大水漫灌,因此货币宽松幅度有限。
楼超对记者表示,如果外部风险加剧,那么财政政策将是比货币政策更为合适的手段,例如加速发行专项债。但如果在发行量上升的同时,货币政策并未进一步宽松,这可能导致债券供过于求,也可能会对国债造成“挤出效应”,因此做多利率债仍然需要谨慎。
机构认为,9月7日和17日是下一批MLF到期的时点,届时央行可能会下调政策利率,但幅度并不会很大,共识预期在10bp左右,这一预期也已充分体现在利率债走势中。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