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日,12家股份制银行已有7家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财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对7家股份制银行的上半年存款和理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上半年,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各家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定期存款占比上升,而在吸收存款所付出的成本也不断提升。理财方面,银行理财规模出现不小缩水,理财业务收入普遍下降。 个人存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报告称,据7家股份行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存款规模是7家银行中最高的一家。其中,个人存款规模为1.67万亿元,企业存款规模为3.03万亿元,企业存款规模仅次于中信银行的3.15万亿元。 报告对比7家银行的个人与企业存款增速,上半年,个人存款增速远高于企业存款。其中,平安银行的个人存款增速为42.7%,是7家银行中个人存款规模增速最高的一家。其次是光大和中信银行。企业存款增速最高的银行也是平安银行,同比增长28.2%。可以看到平安银行的揽储能力依然较强。 报告显示,7家银行个人存款增速高于企业存款,主要原因在于各家银行对零售存款业务越来越关注与重视,并采用不同的推广策略,以致个人存款规模迅猛发展。 其中,平安银行在财报中披露称,个人存款增速提升的主要方式,主要通过客户AUM的配置策略为客户提高资产,为存款引流。个人存款增速排在第三位的浦发银行,上半年推出的零售存款业务包括月月付息式大额存单、以及定期存款产品安享赢等。根据财报数据,上半年个人存款规模为8,181.93 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9.5%,同比增长34.4%。 定期存款增速明显 活期存款增长乏力 报告对比7家银行上半年的定期与活期存款规模,除了招行和华夏银行,其他5家银行的定期存款规模均高于活期,中信银行定期存款规模最高,达2.06万亿。在存款增速表现上,定期存款的增幅均高于活期存款。其中,光大银行的定期存款增速最高,主因是个人定期存款增速较高,从而提升了该行定期存款的增速。 从活期存款表现看,招商银行上半年的活期存款规模在行业内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不过,该行上半年的活期存款规模占总存款规模的比例为59.03%,规模占比不及2018年底的65.34%。与此同时,在活期存款增速放缓后,定期存款增速提升,上半年定期存款增速由2018年底的34.7%增加到41%。 报告分析认为,影响招行的活期存款规模占比下降、定期存款规模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存款成本保持高位,从而带动了存款向定期存款趋势转移。 事实上,从央行公布的截至2019年6月底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存款定期化越来越明显。上半年国内存款增加9.98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活期存款规模增加1.06万亿,定期和其他存款增加7.54万亿,可以看到,活期存款占比较低。 存款竞争加剧 揽储成本上升 报告称,据7家银行2019年半年报数据,上半年在激烈的揽储竞争压力下,7家银行的存款平均利率与2018年同期相比均保持上升趋势。其中,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上涨比较明显,两家银行存款平均利率均上涨29个基点。 上半年,7家银行中5家存款利率超过2%,而在去年同期,这些银行中仅有3家存款利率达到2%以上。将这些银行上半年存款利率按照高低进行排名,其中,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最高,存款利率分别为2.49%、2.37%,其次是光大银行,达2.27%。 报告对比个人定期存款成本,上半年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的个人定存成本最高,均为3.79%。不过,平安银行上半年个人定存成本率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7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该行在存款方面实现量增价减,这可能与该行上半年对高成本负债管控,加上对公存款的发力使公司存款压力有所减缓有一定关系。 2家银行理财规模增速环比负增长 报告显示,自2018年5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公布后,保本理财产品逐渐退出舞台。从股份制银行上半年披露的财报数据看,这些银行普遍未披露保本理财产品规模。为此,此次统计的银行理财产品均为非保本理财产品。 从7家银行披露非保本理财规模数据看,上半年非保本理财规模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其中,招商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最高,达2.1万亿元,同比增速是7家中最高的一家,增幅达23.39%;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均保持在1亿元以上。不过,与2018年底相比,兴业和浦发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增速则出现负增长。 非保本理财增速最高的是华夏银行,环比增幅达7.5%。该行自此前停发了保本理财后,非保本理财规模增速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 银行理财收入普遍下降 报告称,据2019年上半年银行财报数据显示,多数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出现下降,降幅最高的是招商银行,同比下降53.15%。仅浦发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上升。 报告分析称,今年上半年,资管新规落地,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开始显现。由于资管新规的过渡期至2020年末,在这期间银行理财不合规产品将持续下降,由此导致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下降。 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加快 报告称,7家银行中仅有3家披露了净值型理财产品。据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值型理财规模为兴业银行最高,达6062.04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增速最高的是中信银行,增长21.37%。上半年,该行主要推出了中短债、天天利、和信系列等净值化新产品,净值型产品占比上升比较明显。截至今年6月末,中信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达4,736亿元,占比较去年底提升20个百分点。 据招商银行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招行的理财产品逐步向净值型产品转化。上半年,招行净值型产品余额4,005.84亿元,占理财产品余额的19.77%,比2018年末提高5.73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节奏逐渐加快。另外,据报告不完全统计,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近年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发行的净值型理财共3552只,环比增长99.02%。 报告分析称,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余额增速及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银行打破刚兑、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后,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加上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过渡期内,净值型产品主要以“摊余成本法”估值,整体收益能更加稳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逐渐提升。 总结 总的来看,7家股份制银行在存款表现方面,上半年,招商银行存款规模最高,具有较低的存款成本,理财规模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理财净值化转型速度保持领先。存款成本增速方面,中信银行所付出的成本是7家中最多的一家,不过存款增速仍然较小。而平安银行上半年则保持量增价减的优势,尤其是个人定期存款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不过个人存款增速仍比较亮眼,但在理财规模方面与2018年底相比出现了下降。 报告显示,从7家股份行2019年上半年财报数据可以看出,银行零售转型趋势明显,加上个人定期存款成本普遍保持高位,个人存款相比企业存款出现更快的增长,预计下半年银行对公存款方面将继续承压,零售存款继续成为银行揽储的主力。而在资管新规的监管下,理财规模增速比较乏力,还有个别银行理财规模出现了缩减,由此也降低了理财业务收入。 报告预测,下半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从历史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前期将使定存利率逐步下行,再加上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市场形势下,商业银行在资产端定价方面或将面临下行压力。而在存款竞争形势依然严峻的环境下,存款成本上升不可避免,整体或将继续保持高企。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