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传统建筑艺术丰富多样,直至今天仍令世人称奇。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颐和园,每一个宏伟精巧的建筑都包含了无数中华先民的辛勤劳动与惊人智慧。明代中后期,西洋建筑艺术随同西洋文明来到中国,此后的中国建筑中开始有了西洋建筑艺术的某些元素,其中中西营造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就是圆明园中的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远景 大水法遗址,位于北京圆明园的长春园北部,是以西洋式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组喷泉为主体的景观,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大水法位于方外观遗址以东,在远瀛观残迹平台以南。大水法的西洋式石龛以北紧靠远瀛观平台,石龛前水池为半圆海棠形,水池中央有一鹿,东西各有猎犬五只,由口中喷出水射向鹿。水池外东西各有一座十三层方形喷水塔,位于水池中,由汉白玉砌成,层层喷水,水塔周围的池中也有喷水。 皇家园林之中,何以会出现这样一个有着明显西洋色彩的建筑群?这就和明清以后来到中国的欧洲传教士有着密切关系了。大水法是欧洲传教士蒋友仁(P. Michel Benoit)设计和监造的。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希望在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建筑一座西洋化的宫殿,殿内外部都要装置自动喷水机,由乾隆帝信赖的意大利人传教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介绍朋友传教士蒋友仁参加设计工作。蒋友仁精通数理,他参考了欧洲许多有关喷水池的建筑书籍,并用数学知识校对与文献资料,设计了圆明园的喷水工程。 大水法铜版画 大水法工程最终完成于清代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 前后,蒋友仁为其取名为“大水法”。“水法”一词原是喷泉(fountain),清人借用此词称呼“人工喷泉”,故命名之。据说英国使臣马格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参观过水法奇观。据马格尔尼回忆称,此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 大水法遗址 然而如此华美绝伦的建筑精品,最终难逃悲剧命运。咸丰十年(1860年),包括大水法在内的几乎整个圆明园都被英法侵略者焚毁抢掠,无数珍奇重宝或被付之一炬,或被窃至国外。许多传世国宝自此成为灰烬。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使得其愈加破败。1910年(宣统二年)后残存的石屏风雕花石心被载涛运往朗润园内,1977年运回原处。今天大水法遗址仍在那里默默处理,无声地诉说着近代中国的屈辱与希望。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