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至今,在119.95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陕西样本”:“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使得市场主体活力西部最强,贸易通关效率西部最快,科技金融创新西部最新,改革创新案例西部最多,为企业优服务、为国家试制度,显示出诱人的发展前景。 为全面展示陕西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取得的成绩,吹响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号角。由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承办的“中省市媒体行”活动于4月11-12日进行。 30家中省市媒体通过实地走访西安高新功能区、西安国际港务功能区、西安浐灞生态功能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西咸秦汉新城功能区共五大功能区,共同聚焦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成绩单”。 各功能区积极创新改革成果显著 浐灞功能区突出“金融创新、人文交流、会议会展、对外贸易”四项功能,积极探索“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努力打造成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浐灞自贸功能区位于生态区核心区域,占地3.81平方公里,截至3月底,自贸区内新增市场主体245家,注册资本215.62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有15家,注册资本183.1亿;外资企业有10家,注册资本2.98亿美元。 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规划面积26.4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国际陆港、商贸物流区和新金融产业示范区。作为国内首个国际内陆港,国际港务区片区紧紧依托内陆港核心资源,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自贸区建设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做精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临港产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体育六大产业,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2月底,自贸区新增企业1661户,同比增长56%,新增注册资本349亿元,同比增长155%。开通了西安至中亚五国、汉堡、布达佩斯、科沃拉及俄罗斯等干线通道,常态化开行了往返青岛港的“五定班列”,基本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8处“海外仓”,初步形成了国际、国内、区域三级海陆空物流大通道体系。 西咸新区空港功能区定位于打造内陆改革创新试验田、东西双向开放示范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高地。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空港新城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营商环境便利化、金融资本国际化”,吸引了一大批以梅里众诚、东航-赛峰为代表的优质项目入区。一年来,空港功能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354家,其中外资企业2户,总注册资本758.3亿元。作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汇集的核心交通枢纽,空港功能区拥有陕西唯一的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陕西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承载区。 西安高新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取得了一批改革成果,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引领区和大西安追赶超越排头兵。在自贸试验区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背景下,西安高新区集成创新了一批营商环境服务提升的创新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地税融合”、“54证合一”办理模式;在全国首推周末不休假 “5+2”延时服务工作模式,构建了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发布“最多跑一次清单”465项,在全省首推政务服务“容缺办理”;设立每年20亿元的三次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总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在千亿级产业培育、高端要素聚集、投资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自成立以来就以"文化"立城,把文化产业作为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积极与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加速壮大。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文化之城、田园之城、健康之城”的目标,秦汉新城以“小镇+”模式为引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和现代都市农业等产业。以周到服务完善投资环境,实行“一对一”的项目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造就了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环境。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