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记贵州丹寨县供电局兴仁供电所“雷锋班”。“‘雷锋班’这个称呼是老百姓给的,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和期许。”电网员工刘启凡说。 刘启凡所在的南方电网贵州丹寨县供电局兴仁供电所“雷锋班”,在当地家喻户晓。多年来,这个“雷锋班”爱心接力帮助25位孤寡老人、376名特困群众和贫困学生,小善大爱的故事温暖人心。 “我们也是苦日子里过来的,看到贫困受苦的群众,怎么能忍心转身就走。”2008年,刘启凡到兴仁镇宰杠村抄电表,看到一户漏雨透风的木屋门边,蜷缩着一个蓬头垢面下半身残疾的老人,用苗语和老人聊了聊,知道老人名叫张有福,孤身一人生活多年,刘启凡感到一阵心酸。 从此,刘启凡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张有福的身边。老人第一次吃到了酱油味精,十几年来第一次洗澡,第一次到了镇上……修屋补漏、打扫卫生、浆洗缝补、送食品药品,刘启凡常常去帮他,直到2014年老人去世。 有这样善举的不只刘启凡一人,“雷锋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2009年一次所务会上,当时所领导王建了解到,因为片区里的一些群众生活困难,所里的不少同志收电费每个月都要给他们垫钱,甚至有的同志已经垫了三年。 王建听了很受触动,他提议大家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酒,将节约的钱投进“爱心箱”。在王建的倡议下,所里成立“启凡服务队”,帮助困难群众。时间长了,在百姓眼里,他们就成了“活雷锋”,慢慢地便有了后来的“雷锋班”。 其实,“雷锋班”成员们的生活并不宽裕。50岁的刘启凡当过代课老师、护林员、协警,一个偶然的机会进了供电所抄表,多年来,一家五口就靠爱人的劳作和他的工资维持生活。49岁的黄承林家里有三个学生读书,每个月靠着工资和爱人在家种地养家糊口。 “我们的能力很有限,但看到困难群众,帮着搭把手,陪着说说话,人家精神上得到宽慰,自己心头也踏实。”黄承林说。 一次,因为帮在外打工的城望村村民李忠、潘朝芝夫妇垫了两个月电费,黄承林和李家结了缘。后来李忠患上尿毒症,黄承林常常去看望他,时间长了,两人成了“好兄弟”。2016年7月,李忠去世,可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还有今后家里的日子怎么过。 “我和同事常去安慰潘朝芝,还建议她养猪、养鸡,增加经济收入。”黄承林说。现在潘朝芝养了12头猪,经济状况有了不少改善。 “他们每周要来我家两三回,来了看到我做事也会搭把手。”让潘朝芝放心宽慰的是,每个周末两个孩子都可以到供电所去,谁值班谁帮忙照看。 瘫痪20多年的排佐村村民潘万才,一直靠80多岁年老体弱的父母照顾,多年住在阴暗潮湿的屋里,睡在地上。2016年刘启凡驻村发现这一情况后,找了一张床抬到他家,又号召“雷锋班”帮他把透风的墙遮挡严实,还对家里的电路进行了改造。 潘万才喜欢读书,刘启凡和徒弟项澒常常带着书、提着肉去家里看他。“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过,就像亲人一样。”现在,潘万才每天在明亮的灯光下看书,精神比以前好了不少。 多年来“雷锋班”形成的团结互助氛围,让这个基层供电所各项业务指标在整个地方电网网区一直名列前茅,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雷锋精神,在刘启凡等看来,就是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小善举,最为质朴的为人品德。“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才能坚持不懈。”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