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察界8月3日讯(记者:梓鑫)8月2日,金融科技公司点融在沪召开主题为“新的金融 世界的点融”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完成总金额为2.2亿美金D轮融资,知名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民投租赁集团旗下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韩国Simone集团旗下Simone投资管理公司等为主要投资方。 放眼国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补位传统的新金融业态的不断涌现、以及移动社交媒体的快速兴起,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跑步进入金融科技时代,誓要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领袖;特别是网络借贷、移动支付、大数据技术等较成熟领域的发展和前景更是令世界瞩目,这也吸引了一大批极具眼光的国际投资客。 业内人士指出,资本投入的逻辑向来都是对稀缺资源进行投资,作为国内金融科技企业的代表,点融将在国际资本的加持下,通过技术创新来更好地连接并持续挖掘全球企业生态圈的价值。
国际资本助推 中国金融科技迈入崛起之路
事实上,即使金融科技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几个极受资本青睐的行业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行业中的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够具备获得融资的能力,尤其是众多专注于该领域的投资方中不乏一些政府主导基金和大型企业下设的投资机构。 融资2.2亿美金,这绝对是一个引人侧目的数字! 数据显示,目前已登陆美股市场的国内金融科技企业,融资金额一般在1亿美元左右;那么,对于刚刚获得D轮巨额融资的点融来说,到底凭借什么使得一向谨慎的国际资本选择用真金白银为其“投票”? 回顾点融自2012年创立至今的成长路径,可以看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之所以被整个市场定义为“优秀”,一定是需要具备诸多硬性指标的: 其一,掌握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创新驱动金融产业价值链的重构; 其二,以用户金融需求和体验为核心,提供高效的服务解决方案; 其三,与时俱进,打造可验证的平台商业模式和持续性盈利模式; 其四,紧跟监管导向,具有符合金融风险防范要求的管理能力。 这也正如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曾在某次演讲中提到的,企业每5年要进行一次重塑,通用电气韦尔奇几乎每5年就会对他的企业战略进行一次重塑。这一企业管理理念,在点融身上竟然惊人的契合。 2017年,点融正站在新的一个五年开局。国际资本加持下,点融正用科技重新诠释着金融与生活的关系,“新的金融”战略的提出不仅是对过去5年其践行金融科技创新的肯定,更是其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和能量源泉。
全球金融科技生态中的“中国力量”
金融科技源起美国,然而近几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弯道超车,在融资金额、交易活跃度、规模增长速度等多个维度全面超越了欧美发达国家。 央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总额增长接近12倍,由17.91亿美元猛增到232亿美元;其中,中国区域的投资约为102亿美元,占了亚太地区91%的份额。 中国金融科技强劲的发展态势,让发达国家艳羡不已,更是发出准入邀请,新加坡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球五大外汇交易市场之一,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金融机构准入的严格程度可谓是“世界闻名”,对于信誉不佳的金融机构一概不予受理。然而,一向保守审慎的MAS却对陆金所兄弟公司——陆国际牌照申请一事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宽容的态度,这让人们大呼意外。 其实仔细想来倒也合乎情理,这主要得益于陆国际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突破创新:例如运用大数据和生物识别技术,印证了资产风险管理流程、投资者适当销售流程以及反欺诈在线管控等等,这些技术在全球范围都是领先的水平;与此同时,其母公司中国平安集团拥有上千专利权,位列中国金融机构第一、全球金融机构第二。 与陆金所出海的方向相反,点融成功将国际投资者引入进来,按照点融创始人、CEO苏海德在发布会现场公布的平台规划,这些投资将加强“新的金融”战略的落地执行,包括增加技术、市场扩张、以及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的投入,帮助更多中国家庭和小微企业获得更大的金融自由度。 资本助推技术,技术驱动创新,这是极为重要的正循环,金融科技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提供金融服务,加上风控及监管管理,从长远来看这个市场空间的前景不容小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D轮投资方中“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是全球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而引入这一重磅资本,可以让点融更直接、更充分地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同时在金融科技服务的拓展中,也拥有了更多全球应用场景的布局。 从新出发,再铸辉煌。 点融——正以领先的科技能力和创新的金融模式不断做出积极的尝试,而隐藏在这场融资创新背后的另类价值,或许也是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探索全球化布局的一种新思路。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