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近日,新型盗刷案曝光,不法分子通过改装POS机,盗取卡号和密码进行盗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仔细剖析这起案件的过程,POS机生产厂家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操作,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据央视《焦点访谈》12月6日晚报道,前不久,江苏宿迁等地警方破获多起新型盗刷银行卡的案件。警方发现,这是一种盗刷银行卡的新手法:不法分子通过改装POS机,盗取卡号和密码进行盗刷,让群众财产受损。这种作案手法十发隐秘、不易察觉,普通用户很难防范。 那么如果就此造成的损失,受害者该如何维权?在第三方支付机构陆续遭到央行处罚背后,监管部门是否能从从源头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大审查管理力度呢? 案情:办理POS机300多台 疯狂盗刷作案 来自央视上述报道称,今年3月1号到6号,江苏省宿迁市警方接连接到群众报案,反映他们的银行卡被盗刷。警方调查中发现,在短短的6天时间,8起盗刷案件涉案金额62万多元。经侦查,犯罪嫌疑人洪某某在瑞银信、乐富、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办理POS机300多台,用于盗取卡号和密码进行盗刷。 据警方通报,根据侦查,共抓获洪某某、贡某等犯罪嫌疑人16名,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案件涉及全国18个省市共200多起。其中,最大一笔一次盗刷人民币91万元。 那么,犯罪分子为何能屡屡得手? 办案人员分析,利用POS机作案之所以能得手,首先是部分厂家生产的POS机存在技术缺陷,按照POS机安全规范要求,POS机应该是拆机即毁。但本案中,犯罪嫌疑人贡某、廖某某购买的联迪E550型POS机却没有这个功能。 POS机这第一关没有守住,在接下去的使用POS机开展收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果依规进行防范,那诸如此类的“盗刷银行卡”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在央视曝光的本案中,“特约商户需要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注册入网,这样才能经营POS机业务。入网前,第三方收单机构应对特约商户严格审核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有效身份证件等”这样的硬性规定,被却形同虚设了。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