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顺丰控股(002352.SZ)发布了2016年年报。2016年,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74.83亿元,同比增长19.5%;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增长279.55%。这是顺丰控股上市后披露的首份成绩单。 半个月前,2月24日,一直被外界认为低调、神秘的顺丰掌门人王卫,以一身休闲服搭配黑框眼镜,出现在深交所顺丰控股的上市仪式上。顺丰成为继“三通一达”之后,第五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快递公司。顺丰控股的上市受到二级市场的热烈追捧,截至3月14日,公司总市值已达到2556.23亿元,为深市第一权重股。 准确地说,顺丰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为其核心业务速运板块。不过顺丰的野心显然不止于速运,将上市公司命名为“顺丰控股”而非“顺丰速运”,耐人寻味。 但在辉煌背后,围绕顺丰仍有问题待解。其中,曾经颇受王卫重视的顺丰商业板块,在公司上市前夕被剥离。除了持续亏损,作为商业板块线下运营平台的“顺丰优选”,自2014年问世以来已3次更名。一位顺丰商业BG内部人士向网易财经透露,该板块的员工数量已越来越少。 为何此前坚持“不上市”的顺丰最终食言了?是否是在快递行业整体毛利率下滑的情势下资金链承压?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直坚持“自营”的顺丰速运板块,一种类似于加盟形式的“伙伴计划”,已经悄然推出。 速运业务一枝独秀 自2016年5月抛出“借壳”鼎泰新材方案,再到如今上市,顺丰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顺丰上市计划或早已有迹可循。2015年,顺丰挖来摩根士丹利亚太区投资银行部原副主席梁翔担任副总经理,负责资本运作。梁翔此前曾主导和参与过包括碧桂园、雅居乐在内的多家内地房企在港上市项目。 在顺丰庞大的体系中,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主要资产,为其核心业务速运。截至2016年9月22日,顺丰旗下有13家全资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以及49家主要境外下属企业。其中,全资子公司包括顺丰速运、顺路物流、顺丰科技、顺丰航空、丰泰产业园投资等。 从公司结构可以窥见顺丰的布局设想。根据交易报告书,顺丰将旗下板块分为速运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产业园运营中心、顺丰航空和顺丰科技五大业务部门。 具体来说,速运事业群下设冷运事业部和国际事业部,分别负责生鲜医药、跨境物流等业务。此前,顺丰曾表示将向单票收入和利润率更高的生鲜食品、医药等冷运业务拓展。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冷运事业部直接向总部汇报工作内容,由此可见王卫对此块业务的重视。 顺丰航空和顺丰科技,更多程度上是为速运物流业务服务。 产业园运营中心,顺丰表示旨在“为电商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开资料显示,顺丰在安徽芜湖、湖南长沙和浙江嘉兴的电商产业园项目,已经先后签约或开工。 变动最大的是金融服务事业群。在挂牌之前,顺丰曾两次修改交易方案,对金融业务进行剥离。2016年7月26日,顺丰宣布将剥离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合丰小贷、乐丰保理和顺诚融资租赁资产100%股权,价值约7.96亿元。当年9月27日,顺丰再度表示,将转让其持有的中顺易31.8%股权和共赢基金10%股权。 对此,顺丰的解释是“为保证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实施”。但两次转让后,顺丰金融服务事业群所运营的小额贷款、保理业务、融资租赁等供应链金融业务均已剥离,仅剩下第三方支付业务“顺手付”及相关物流增值服务的运营。 “巧合”的是,顺丰上市当日,王卫向40万员工发了金额总计14亿元的红包,渠道正是顺手付。顺手付于2015年4月推出,网易财经获悉,为了推广这项支付业务,顺丰员工均被要求安装该应用程序,且员工的部分工资也是通过顺手付下发。不过从公开资料看,顺手付目前表现平淡,“功能拼凑,毫无创意”曾有用户如是评论。 对于顺手付,易观国际金融高级分析师李子川曾分析称,顺丰借上市契机发放红包及开户申购优惠活动,会对流量起到促进作用。顺手付在去年四季度活跃用户约为百万水平,持续下降的势头有望得到扭转。但相信用户的新增更多仍会集中在集团内,对外部用户的吸引有限。 商业板块沦为鸡肋 除了部分金融资产,顺丰此次上市,曾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商业板块也被排除在外。 2015年9月底,顺丰将顺丰电商和顺丰商业的100%股权,分别以1元的价格转让给顺丰商贸控股。后者由顺丰控股的控股股东明德控股持有76%的股份。对此,顺丰的解释是:“从自身经营战略出发,为更加专注于快递物流服务的主营业务,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保护股东利益。” 顺丰电商和顺丰商业是顺丰商业板块的主要构成,其中顺丰电商负责线上运营平台,顺丰商业则负责线下运营平台。线上平台“顺丰优选”,于2012年5月正式上线;线下平台则是定义为“网购服务社区店”的“嘿客”,于2014年5月开业。 虽然顺丰剥离商业板块的理由是为“聚焦主业”,但从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商业板块在顺丰投资版图中所处的尴尬地位。根据交易报告书,顺丰商业板块2013年、2014年获得营业收入3.44亿元、10.40亿元,分别亏损1.26亿元、6.14亿元。 作为顺丰O2O的重要一环,嘿客店内商品以图片的形式贴在墙上或者展板上,消费者可以用手机读取二维码查看商品详情,选定后在线上平台顺丰优选填写订单。商品则由顺丰的物流送达,或者在嘿客自提。 开业之初,顺丰方面曾设想嘿客以“物流+电商”的模式,打造完整社区O2O闭环,甚至高调宣布,未来一年内全国开设不少于4000家嘿客。但此后嘿客的发展未能如人所愿。虽然截至2014年年底嘿客在全国的门店已达2975家,但由于业务没有起色,嘿客被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是“鸡肋”。 对于嘿客最早的定位,知名电商评论员简江对网易财经如是质疑:“为什么我不可以在家里下单、用手机下单,要跑到嘿客店里下单?为什么付钱后不能直接把东西拿回家,还要扫描二维码等送货?归根结底,嘿客是顺丰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消费者的需求。” 在开业一年之际,顺丰方面宣布嘿客更名为“顺丰家”,部分嘿客门店向顺丰家优化升级。这是顺丰商业线下布局战略的第一次改变。升级后的顺丰家,不再以向线上导流为目的,不再以图片展示、网上下单为主要形式,开始逐渐增加实物展示,产品类目增加了母婴海淘、生鲜。 但这一举措并未能扭转颓势。2016年9月,顺丰家又更名为“顺丰优选”。彼时顺丰方面解释,以后线上线下统一品牌叫顺丰优选,代表的就是顺丰商业。在更名的同时,顺丰优选店内开始销售水果、大米、海鲜、牛奶等商品,逐渐演变为线下门店。 “商业板块确实一直没发展起来,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一位顺丰商业BG内部人士对网易财经坦言,“公司内部对这一块很重视,也花费很多资金、想了很多办法来改变这个局面,但效果都不太明显。”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