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曼是一个线上写作孵化平台的运营人员,当她在朋友圈里呼吁“微信群真是用够了,换个阵地,一起写乎”时,“写乎”这个刚在“小密圈”成立8天的圈子已经有超过100位“铁杆粉丝”,入圈门槛是299元。 和她一样想法的,还有一些微信公众号上的知识网红以及喜马拉雅上的主讲人。通常他们会建一个微信读者群来和自己的粉丝交流,但这体验并不美好。随意输出的对话、表情、甚至红包、广告造成了交流的困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则淹没在信息洪流里。 这正是小密圈想要解决的痛点。 小密圈是一个酷似朋友圈的社群工具产品,从解决公众号封闭属性和社群运营开放互动的矛盾点出发,帮助内容创作者“做高品质社群,实现知识变现”。 在知识付费的大潮下,小密圈这样为自媒体从业者提供技术支撑与社群运营服务的产品开始展露头角,它们隐藏在公众号背后,正试图为你关注的大V解决变现难题。 先于微信的变现工具 小密圈的创始人吴鲁加拥有十五年的信息安全行业经验,2014年底,他放弃了自己熟悉的领域,转向了移动互联网创业。尝试的几个方向数据都不理想,直到去年8月小密圈的付费版本上线,终于激起了一点水花。 “这次明显感觉到了不同,以前是我们推着用户来试,现在是用户在推着我们往前走。”已经有几千个小密圈用户加了吴鲁加的微信,主动和他讨论产品的相关问题。 从形态上看,小密圈身上有很多社交产品的影子。当你加入一个圈子,你就能看到圈里人的动态。页面上端设置了三个功能键,分别是发表、提问和精华。你可以像在朋友圈发状态那样在圈子里发布主题,对那些你感兴趣的内容,你可以赞赏和分享。你甚至可以向圈主提问,回答将在圈子里公开可见。 和微信群相比,小密圈有一系列适合组织知识社群的特点,比如无需注册;文件、链接永久存储,便于内容沉淀;允许发布者给消息分类贴标签;半开放式的空间,用户可以在不互相添加好友的情况下私聊。 更重要的是圈主可以设置入圈收费金额,在微信开启付费阅读之前,为内容创业者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变现方式。 这也是小密圈短期内唯一的盈利模式,它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对付费圈主收取的5%手续费。 目前,小密圈上收费的圈子、需要审核的圈子各占25%,免费的圈子占50%,其中40%是为了测试所建的无效圈子。 吴鲁加认为,除了让内容创业者赚到钱,收费的逻辑还有,“通过付费可以过滤一部分人,留下的相对来说是更忠实的用户”。 小密圈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小密圈的注册用户约20万人,圈子有1万多个。截至目前,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0万,活跃圈子有2000多个,七日里三天活跃的用户也有5万多。与此同时,小密圈也发展成了一个20人左右的团队。 这些不断增长的数据给了吴鲁加信心。 草根也能变现? 知识付费是过去一年的时髦话题。2016年,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知乎,都推出了各种形态的付费产品,就在这周,豆瓣也不甘寂寞地推出了自带文艺风的“豆瓣时间”。 尽管小密圈上活跃着小道消息冯大辉、锤子科技前研发总监池建强等数百位有影响力的人,和很多网罗大V的平台相比,小密圈更想为内容创业大潮中的“草根创作者”服务,也希望能通过社区模式,改变“一个人在上面讲,下面全在听”的范式。 比起微信群和QQ群,小密圈更像一个移动端的论坛,圈主就像论坛里兢兢业业的版主。除了编辑发布主题外,圈主每天还要花费时间去维护圈子,与成员互动交流,还享有成员审批、删帖拉黑的权限,文件是否能传播、是否能转发朋友圈也由圈主决定。 但人们为什么愿意花钱加入一个普通人的圈子?换句话说,付费入群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 吴鲁加相信,在小密圈上,只要愿意提供你的知识、更定制化的服务,即使是小V或者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挣到钱。 他举了一个老师在小密圈辅导功课的例子。这是一个一直想办培训班却受困于各种花费的小镇英语老师。注册了小密圈后,她开始在圈子里讲题、教写作文,解答英语相关的问题,自己的学生免费,学生觉得有效果就推荐给了周围的朋友,慢慢地小镇上想学英语的人都加了进来。两个多月时间,这位老师挣了一万多。 针对知识付费,“四十二章经”的创始人曲凯和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近来也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单纯的轻知识很难带来稳定的盈利,还是那些可以称之为“课程”的东西容易收费。即使是草根,也要在一个领域中比较专业,能够输出一套成体系的东西。 但培训、课程毕竟不是主流。圈子“写乎”也并不教授课程,而是定位于强调“浸染写作文化”的交流阅读社群。 为什么愿意付费?“写乎”的成员吴昕骐给出了这样理由,“社群分享或许缺乏系统性,但多个话题同时进行也能带来思维上的启发。另外,我也比较看重里面一些共同参与的活动,比如同题写作。”平时,他也喜欢为一些契合个人口味的知识产品买单,像是许知远的单读和吴晓波频道。 可愿意花这个钱的毕竟是少数。还是有很多人对这款产品以及付费入群的模式抱有怀疑,在被问到是否用过小密圈时,从事编剧工作的叶端好奇道,“圈子里真的有东西吗?人多吗?”她曾经在QQ上搜到过收费的行业群,但从未为此付费。 即便是付费,人们还是更愿意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买单。甚至名人的朋友圈都可以成为订阅的内容。在“贵圈”这个APP上,用户每个月花1-99元,就可以订阅那些入驻了贵圈的网红大V的微信朋友圈。 在移动互联网观察者马继华看来,当前的很多内容付费产品思路上有所差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看人不看内容。“特定的行业,比如理财、收藏等强信息需求领域,也是能赚到钱的。但这无法普及,玩到一定程度后还是只剩下顶层的人。” 小密圈现有的功能设计也并不那么适合普通用户积累影响力。吴鲁加相信,基于你关注的人加入圈子,用户的粘性才足够高,因此,小密圈还没有设置能让用户找到新圈子的“发现”功能,短期内也不会做类似的推荐。那就是说,如果你身边没有人使用小密圈,你即使下载了APP也没用,因为你根本找不到圈子。 不敢迈开步子的原因或许还在于因用户管理失控而导致论坛衰微的前车之鉴。以天涯为例,初期确实有着高质量的内容沉淀,但大量新用户涌入后,内容变得良莠不齐,天涯没有重视,导致优质用户流失。 小密圈能改变这种现象吗?吴鲁加也不确定,“小密圈的用户规模如果再上一个台阶,会不会也变成那样?” “夹缝”中求生 无论如何,这个前景不明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竞争者。最近一个小密圈的用户给吴鲁加转发了一篇文章,《铁杆粉的私密圈,你加入了吗》。这篇文章来自于一个叫做“微贝微社区”的公号。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