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宁夏考察“互联网+教育”发展状况时表示,“互联网+教育”是促进起点公平的有效手段,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校名师课堂,大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他还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投入,解决当地网速慢、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等困难。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的基础教育,就是享有“起点公平”。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之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面对打赢攻坚战的重大任务,教育扶贫任重而道远。改善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破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难题,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题中之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教育而言同样如此。进入新时代,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凸显,东中西部的教育发展水平不一,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依靠中西部地区自身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差距。但是,当教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改变便可能迅速发生。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要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强调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近年来,“互联网+教育”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已然成为一支改变教育的重要力量,以慕课、微课程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和学校围墙的界限,使得优质课程资源得以共享,从而推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促进了教育公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慕课大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5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突破7000万人次。超过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西部地区学校的校舍等硬件设施条件大为改善,然而师资等软件条件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解决乡村教师“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实现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之目标,“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通过信息化技术,搭建在线平台,打通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输出的通道,将优质课程资源带到偏远地区孩子的面前,不仅可以解决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确保课程开足开齐开好,还可以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互联网+教育”,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在传播、落地、生根。比如,引入“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可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变革,由此带来教学生态和学习生态的转变。同时,学生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潜移默化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教育”,要求继续改善中西部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覆盖全国、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同时,重硬件建设轻资源服务、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低、服务机制不健全、对教育教学支持不到位等问题仍普遍。基础设施完善之后,解决软件短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显得更为紧迫,这对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创新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必须顺应这种变革与挑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岗与脱岗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我们应当充分体认这一点,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为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缩小区域差距、校际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育理念打破时空限制,在最偏远的角落也能落地、生根,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铺就厚重的基石,为社会公平提供坚实的起点支撑。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