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子竞技赛事正越来越向国际一流体育赛事靠近。 10月12日,拳头游戏旗下的英雄联盟S9全球总决赛霸占各大热搜。在参赛的16支战队的背后,是各赛区无数关注的目光。作为一款在全球拥有超1亿月活的游戏,英雄联盟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过去几年电竞在中国这一庞大市场上的沉淀。 近几年,电竞赛事几乎在各个方面激励着产业。根据今年赛事的合作伙伴之一快手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0月12日首轮小组赛5小时的直播中,平台上用户在线观看人数超2500万,而快手今年7月游戏直播移动端日活也才为3500万,为平台带来了客观流量。虎牙则向记者表示,当日直播间人气值达到7000万。 除了英雄联盟的“S赛事”,Dota2的“Ti赛事”是年度另一大电竞赛事。纵然依托于电竞而起的这两大赛事每年都引发众人狂欢,但在光鲜背后,整个电竞产业的发展仍然还面临种种困难。除了专业课程、专业人才和配套的资金缺乏以外,很多电竞人还不得不在生存与理想之间艰难取舍。 人才供需失衡,资本抢滩高校 “电竞产业还是太缺人了,无论是哪个环节都很缺人。”量子体育VSPN首席运营官郑夺在接受蓝鲸TMT记者采访时感叹道。成立于2016年的量子体育VSPN主要在国内从事电竞赛事和泛娱乐内容的运营,如今他们与中国传媒大学展开合作,教授电竞相关专业的课程。 据介绍,该专业目前主要教授的课程包括《游戏数据分析》《电竞赛事的策划与制作》《电竞赛事的转播与执行》等,未来正在筹备中的课程则有《电子竞技概论》。作为一门受本科学历认证的专业,又是和电竞相关,让中传在电竞教育的这一阵风口中最受关注。 电竞不等于打游戏,中传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要成熟不少。“很多学生在专业领域的信息量是很前沿的。他们做了很多准备,了解游戏、了解电竞,并且自身愿意做游戏的策划和传播。”他认为这是电竞教育在中传开展的优势,能够去挖掘专业度非常高或者基础非常好的年轻人。 7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预计未来5年,我国电子竞技员人才需求量近200万人,电子竞技运营师人才需求量近150万人。由于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行业人才积累不足,人才稀缺将成为电竞这一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这导致市场上一时涌现出一大批电竞教育机构。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面向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直奔就业的职业教育。记者发现,在百度搜索关键词“电竞培训”,搜索结果排名靠前的电竞院校大多针对的是14-23岁人群。这意味着,若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选择投身于电竞事业则可能要放弃在素质教育院校求学的机会,这无疑需要有面对争议的执著和坚持。 “电竞课确实比较火热,有的社会同行也会来旁听电竞课,导致学生在课下和我提建议,点名的时候能不能多点些自己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们后来上课前都要先点名。应该说社会上出现这种现象正是因为电竞火热,同时也说明人才的短缺。”郑夺表示。 同时他告诉记者,在电竞教育领域,从教材到老师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人能够做到绝对的专业。“我们只能说中国传媒大学的人才很好,课程需要逐渐摸索改善。比如课件教材,是我们投入最大的一处。把内部的所有的方法论、培训机制,还有前沿的技术都编进了课件。在课件的编辑过程也会和中传的老师沟通,他们也会看到赛事的标准。” 电竞教育的未来会呈现一种怎样的形态,郑夺并不确定。电竞产业变化之快,使人们的关注点不仅停留在游戏内的战术,已拓展至赛事的呈现方式等其他方面。显然,这对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电竞教学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极可能导致电竞课程不得不加速更迭,以紧贴热点赛事和最新技术。比如虚拟现实技术,2017年与2018年英雄联盟两场决赛在开始前都展示了虚拟形象的表演。 电竞人生存与理想的博弈 “电子竞技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究竟是在打游戏,还是说从事的一种体育运动,这可能是需要好好思考的。”人民电竞运营中心副秘书长陈斯薇向蓝鲸TMT记者表示。这一问题本身就已经足以让很多人感到迷茫。 张亮(化名)是一名80后老电竞人,射击游戏《CS:GO》项目进入中国由他承办,对于张亮来说,这款游戏可能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印记。 “直到2003年的时候,出来了第一个文件(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电竞成为正式体育竞赛项),才有了电竞的概念。在那之前其实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打游戏,靠着热爱坚持。”他向记者回忆道。印象最深的电竞比赛是其大学时参加的四所学校联合举办的CS比赛。拿了冠军的他甚至不敢和家里说。 “四所学校包括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为了打比赛,白天上课晚上网吧。当时在网吧包夜,一晚上要花10至15元,当时自己买吉他,也不过5,600元,所以在那时是相当大一笔开支。为了游戏,白天吃馒头,配5角或1元1袋的咸菜。最惨的时候,1周每天只吃1袋方便面。”对于他来说,这段回忆难以简单的用痛苦或快乐来形容。没有移动互联网的这批年轻人,为了凑齐人打游戏,只能靠短信和互相转告。 “现在我不太理解的地方是,为什么条件好了,反而能拿到的冠军少了。就我个人观点,现在大部分的电竞人认为这只是玩。从俱乐部层面,有实力的队伍可能将主业放在了商业化。现在业内不少俱乐部我都有过接触,现在业内可能有两种想法:有了经济实力,想做件喜欢的事完成梦想;有钱却不知道在哪花,看别人都去投资俱乐部了我也去投一个。”张亮告诉记者。 曾在LGD,RNG俱乐部工作过的刘方(化名)认为,国内99%的俱乐部盈利状况都堪忧,想要靠赛事,赞助或者周边产业来回血比较困难。对于有钱的大俱乐部来说,是营收与成本数额都较为庞大,而对于小俱乐部来说,只能争取去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来寻求拐点。这导致国内俱乐部波动情况比较明显。 除了商业化之外就是电竞人的出圈,这背后是非常复杂的矛盾。刘方告诉记者,俱乐部选手薪资待遇差距巨大,某游戏打职业五年以上的选手大部分都能拿6位数的月薪,而新入行或者不那么有天赋的,只有5K到8K左右的月薪。在获得了一定名气之后早早转型主播,这样的案例不少却也不难理解了。 “我觉得电竞选手万里挑一的情况非常正常不过。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自己付出。试想在国内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有几个,在奥运会上能够获得名次的又有几个。如果想要降低电竞赛事的门槛,就应该去举办一些适合大众平民的赛事,再由这种赛事向更高级别的赛事去递进。”张亮坦言,不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走入误区。 人民电竞运营中心副秘书长陈斯薇表示,电竞行业相对于其他一些成熟的传统行业,更为封闭。这体现在针对性的训练更多地存在于企业的自主培训,但并没有有效的总结和整理。在选手训练和解说培养等环节中,更缺乏科学化。无论是俱乐部管理,还是选手训练,相应的研究都非常缺乏。 “内容行业是有巨大的价值的,同样波动性也很大,唯一不变的核心应该是输出统一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一部分电竞是缺乏的。工业化的生产,是所有内容行业的重要一环,电竞也一样,电竞已经不缺内容了,甚至在时间上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消费很多的内容,所以需要线上的分享加线下的共享,释放内容更大的价值。”陈斯薇依然对电竞的未来持看好态度,但电竞该如何一步步的走好,却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