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黄阳 编辑 | 王一粟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自动驾驶发展进入新台阶,而作为智能汽车的感知前端,车载传感器的数据收集是自动驾驶的基础,也是未来更多商业化应用 的前提,一场“卡位战”正在悄悄展开。 一位头部自动驾驶企业工程师告诉搜狐科技,目前传感器技术已可满足自动驾驶需求,但自动驾驶公司缺乏自研技术,供应商又鲜少提供整套方案,这成为目前自动驾驶最急需突破的难点之一。 三种车载感应器中,谁站在漩涡中心?初创企业想象空间在哪里?车企和互联网巨头们为何加速站队? 感应器成“软肋” 如果说4G时代自动驾驶停留在理论阶段,5G带来的大带宽和低延,让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技术进入新台阶,而对信息的收集速度与精确度要求,也随之提升。 车载感应器分为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三类,这三类感应器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弥补,共同实现无人驾驶场景应用。 摄像头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受光线的影响比较大,且难以准确获取三维数据;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较远,且可准确获取三维数据,但是受天气和大气影响较大,特别是大雨和浓雾等天气下功能急剧下降;毫米波雷达则在浓雾天气依旧拥有较强的穿透性,但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不如激光雷达,且抗干扰能力较弱。 然而,一位头部自动驾驶企业工程师林浩(化名)告诉搜狐科技,传感器研发是目前自动驾驶最急需突破的难点之一。 “自动驾驶技术难点很多,其中传感器研发是一个,虽然目前传感器技术能够满足自动驾驶需求,但是传感器大多从各个供应商手上东拼西凑来的。比如velodyne激光雷达做得很好,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它不关心。” 以较早落地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企为例,他们往往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投入颇多,但在感应器基本都是对外采购。特斯拉Model 3 的车载镜头来自联创电子,摄像头来自Mobileye,毫米波雷达来自德尔福;蔚来ES8的前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来自均胜电子,小鹏G3的雷达和摄像头来自博世。 车企和互联网企业是否应该自研感应器呢?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市场与战略发展总监丰浩表示,自研摄像头和雷达要看企业自身需求,但目前只有waymo这么做。 和Waymo相比,博世的雷达技术功能更加多样。丰浩提出,两个产品不具备可比性,各自所适应的场景也略有不同:“博世的雷达是根据ADAS功能, NCAP场景及自动驾驶需求开发的,在博世产品线,也有针对不同功能,不同自动驾驶等级的雷达产品。Waymo的雷达是基于无人出租车所特有的场景而开发的,更有针对某些场景的特殊性,更像是定制化的雷达。” 激光雷达卡位战 在三大感应器中,站在漩涡中心的非激光雷达莫属。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