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华火腿生产公司金字火腿(002515.SZ)透露已与美国科研公司杜邦合作生产“人造肉”产品并将在淘宝旗舰店预售,随后该公司股价在6个交易日内5次涨停,公司市值飙升23亿。 这主要是受“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63%影响,投资人看到了“人造肉”行业的价值,纷纷涌入。 真相却惨不忍睹,据近日金字火腿公告,其天猫旗舰店预售前四天下单数仅3人12份。可见,靠人造肉来推动企业业绩增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仅如此,本土人造肉技术上也受制于人,因为这项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分子化学和食品加工等多个专业领域,对技术要求极高,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只是把大豆等作物捣碎再加入添加剂仿制肉的形状和嚼劲,而这些技术基本不掌握在本土公司手中。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不具备“人造肉”相关的研发能力,预计其布局在短期之内不会出成果。 “人造肉”初见曙光,本土资本炒作先行 “人造肉”概念的真正落地是在2016年。这年,旧金山的食品技术公司Memphis Meats研制出了全球首个人造牛肉丸和人造鸡肉。它成功引起了资本的注意,获得了1700万美元的融资,此次融资由风投公司DFJ领投,比尔·盖茨和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公司等跟投。 2019年以前,“人造肉”公司的出现和该领域投融资事件的发生只是个例,但到了今年,“人造肉”行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爆发。 5月3日,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麦当劳前任CEO Don Thompson等人曾投资过的肉类替代品制造商Beyond Meat上市,当日股价暴涨163%。 由于看到了“人造肉”行业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众多投资人不断涌入。5月14日,“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获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3亿美元融资。10月10日,以色列细胞培育肉初创企业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宣布完成 14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不仅外国的“人造肉”企业势头正好,中国的各大企业也正被资本热捧。 5月6日,哈高科、双塔食品、丰乐种业、维维股份等人造肉相关概念股涨停。而金字火腿6天5个涨停更是惊动了监管部门关注。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曾表示,自Beyond Meat上市后,中国国内平均每月都有3-4个同类新公司注册,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和东南沿海地区。 对于为何资本会看好人造肉公司,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解释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环境资源的消耗,养殖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安全、高效、优质的替代品将会是未来方向;另一方面,‘人造肉’更加符合消费者追求绿色、健康的新消费习惯。不过,目前‘人造肉’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支撑还有待时间验证。资本端现阶段也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及品类市场,‘人造肉’未来前景可期,以后肯定是风口品类,所以从前瞻式的布局角度来说,资本端加速,加码人造肉市场是正确的方向。” “2019年,全球‘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人造肉’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79亿美元。” 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中国研发中心博士曹健预测道。 预售4天3人买:规模化生产尚早,技术受制于人 一边,金字火腿在淘宝旗舰店售卖着118元4片的“人造肉”。而根据其公告,预售四天才3人购买了12份。 另一边,维维股份、哈高科等所谓“人造肉”概念股相继发布公告澄清公司目前尚不具备生产“人造肉”的相关技术,也并未开展“人造肉”相关业务。 那么,在其他中国企业都不具备生产“人造肉”相关技术的情况下,金字火腿是如何生产出“人造肉”的呢? 10月14日,金字火腿发布公告称已与美国科研公司杜邦在中国全资拥有的子公司丹尼斯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尼斯克”)合作研发出了“人造肉”产品,且已取得生产许可证。预计10月下旬进入市场,公司目前的产能是每天4吨。 对于金字火腿生产“人造肉”的技术从何而来,金字火腿高级工程师马晓忠透露,金字火腿与杜邦展开合作,后者提供技术支持,金字火腿进行生产。 生产技术受制于外国是目前中国“人造肉”企业最大的痛点,因为这项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分子化学和食品加工等多个专业领域,对技术要求极高,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只是把大豆等作物捣碎再加入添加剂仿制肉的形状和嚼劲。 目前,“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改变大豆等作物的分子结构得来的“植物肉”和提取动物细胞后经过细胞组织培养得来的“动物肉”。 据媒体报道,金字火腿生产“植物肉”所用的主要原材料——拉丝蛋白是把原产于山东的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先运输到国外,利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专业技把作物拆解到分子层面,然后将这些分子重新组合,形成与真肉分子结构相似的网格状结构拉丝蛋白,再运回中国。接着,在拉丝蛋白中添加由丹尼斯克提供的香精、色素等物质,使“植物肉”具有真肉的颜色和味道。整个生产过程中,金字火腿目前主要负责最后的生产加工及后续的销售过程,尚未触及“植物肉”生产的本质环节。 造价为真肉千倍,本土概念股坐“过山车” 研制“动物肉”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且需要的时间更长,成本更贵,且失败的风险极高。 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的周广东教授讲道:“制造‘动物肉’需要先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提取细胞,并在培养皿中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温和丰富的营养条件下,细胞会生长、扩张,然后从培养皿中的薄膜上脱落。等到脱落后的细胞群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就形成了‘动物肉’。”据悉,这种“动物肉”目前的制造成本每公斤高达1万美元,相当于市场上普通真肉单价的1000倍以上。 相比于中国企业在“人造肉”领域的尚未起步,科学技术发达的外国公司已经在制造“人造肉”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早在十几年前,密苏里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科学系资深教授谢富弘、哈罗德?赫夫就开始从事从植物中提炼蛋白质的研究工作。 2009年,Beyond Meat总裁伊森·布朗为了研制出人造植物鸡肉便加入到谢富弘、哈罗德?赫夫的实验之中。 两位教授十几年的研究经验加上伊森·布朗的设想,三年后,他们终于共同研发出了Beyond Meat第一个商品配方——“无鸡肉鸡柳条”,这项技术至今仍为Beyond Meat公司生产人造肉服务。 不同于中国“人造肉”企业的“求助外援”,外国的众多“人造肉”企业是实实在在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亚太区总裁李永敬看来,植物肉的生产技术并不是全新的技术,该公司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积累,关键是现在能在中国有用武之地。 近日,“人造肉”的热度逐渐褪去,投资人们也逐渐趋于冷静,不少人抛售了自己的股票。狂热过后,33家“人造肉”概念股企业中有28家股价出现下跌。其中,前几日涨停的哈高科、双塔食品走向跌停的极端,人造肉概念股整体开始降温。 虽然核心技术问题尚未突破,但有专家预测,未来,“人造肉”这种生产方式或许将彻底颠覆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文化。“如果‘人造肉’技术被攻克,实现批量生产,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所有食物,这将解决困扰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上千年的‘靠天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将不再依附于自然环境,实验室里也可以批量产出农作物,世界范围内的饥饿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还能减少畜牧业气体排放,解决耕地匮乏等重大问题,这将是农业与畜牧业历史上的一大飞跃。”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