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也称秦俑,为秦始皇殉葬之产物。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秦始皇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关于兵马俑,可以聊的话题很多,今天,咱就简单说说一号坑的前排兵马俑。
到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的朋友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前排士兵多数都没穿铠甲只着布衣在身?兵马俑无论个体还是整体都较为真实的再现了秦国军队的原貌。也就是说,在真实历史上的秦军布阵中,前排士兵也是着布衣上阵的。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短兵相接、肉搏互砍属于常规操作。作为冲锋在先的前排布衣士兵,其面对被刀枪轻易刺破衣服直抵血肉的风险远高于身着铠甲之人。这个问题难道秦军将帅不懂,抑或是秦国经济实力不济配不起铠甲吗? 说到这里,看官之中定会有人大吼一声:秦军素来虎狼之师,军法战法自然长期处于高水准,不可能犯这种低等错误;再者,战争打的就是经济实力和后勤保障,秦如果经济和后勤不行,灭六国统神州必然也轮不到他。 看官所言极是。简弟认为,前排安排布衣士兵恰恰能充分说明为什么秦才是能统一天下的霸主。原因如下: 置之死地而后生,激发最大潜能。身着布衣上阵的危险性,你我看官一眼能看到,本主儿自然更加明了。一旦出场,只有比对方动作更快、更狠才能保住小命,不然你砍人家三刀还不如人家捅你一枪,战斗力必须时刻处于爆表状态。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利用这个驱动力让前排士兵更加骁勇。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铠甲,无论是金属质地、还是木板竹片,重量自然远超过棉麻衣衫,穿上之后的防御性提升同时,也失去了速度优势。古代战场上,大家手里都有兵器、距离又近,动作快自然能占到一些便宜。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两军相遇,排头兵表现如何对整个战局有重大影响。安排布衣士兵冲锋更重要的作用是提振士气,在短时间内震慑敌军心理。一旦形成相持局面,布衣士兵的战斗力必然呈下降趋势。所以,秦军后续部队既着铠甲又配战车。否则全部安排布衣上阵,最后也难道被全歼的命运。 窥一斑而知全豹。布衣士兵只是秦军战斗力强大的冰山一角,推而广之会得出更多秦军战斗力超强的理论支撑: 用制度保证战斗力——从人性来讲,上阵打仗自然希望铠甲坚固、装备精良,但秦军的布阵方式让看似单薄的士兵爆发出惊人战斗力。 开发一切潜能——兵马俑千人千面、绝不重复,匠人们不仅需要相互临摹,更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达到目的。秦国对匠人们的潜能尚可开发至此,对军人们的潜能开发更无需多言。 经济实力空前强大——作为陪葬品的兵马俑能够做到规模宏大、精益求精,甚至每件都堪称艺术品,秦国在真实战场乃至社会上的资源配置,相信更加强大,也更加印证了秦国灭掉六国表面靠的是军队,背后则是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 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有太多值得我们深究的内容,今天先聊这么多吧,下次再聊聊其他有趣的事情。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