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严谨科研与现代数字技术共同完成的圆明园数字复原成果,一边是在欧洲已有数百年历史传统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刘健女士作为清华大学方面代表致辞。 奥地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主任Arnold OBERMAYR先生以“中奥外交关系45周年”为主题致辞。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Richard TRAPPL先生介绍活动背景。 活动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荷雅丽(Alexandra HARRER)女士介绍作品创作艺术灵感——圆明园虚拟数字化复原项目。 致辞结束后,与会嘉宾在大厅合影留念。 Barbara SALAUN女士本次画展共展出十幅圆明园景致版画作品。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版画艺术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版画都是欧洲刻画园林艺术的重要形式。 其中,使用铜板作为版面印刷的铜版画,一直被认为是名贵的画种,历代版画大师也尤其热衷于铜版画的创作。Barbara SALAUN女士此次展出的铜版画,采用蚀刻和手压的工艺:艺术家在涂有防腐层的铜版上手绘描线,然后将铜版浸泡在腐蚀液中,描过线的部分露出铜版表面而受到腐蚀,因此形成凹槽,之后洗去整个防腐层,就形成一幅凹版铜版;将制作好的铜版上墨,擦去凹槽以外表面上的墨,用力手压转印于纸上,黑白明暗错落的铜版画就完成了。版画作者Barbara SALAUN女士还在绘画上嵌入紫红水彩构色和金箔涂层,使作品的色彩层次更加丰富。 铜版画作品上描绘的圆明园图景,今天早已不存;Barbara SALAUN女士绘画的取材,实际上是来源于圆明园数字化虚拟再现工程——“数字圆明园”。该工程是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发起,由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数字圆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研究、实施和推广。工程吸引数十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在严谨的史料考证基础上,应用三维建模、数字拼接等数字化技术,使得人工复建困难重重的精妙建筑,在3D复原图上得到完美重现。Barbara SALAUN女士正是以其敏锐的艺术视角,将本国传统的铜版画艺术形式与现代数字技术复原成果相结合,根据数字圆明园研究团队的数字复原图片,创作出这一系列极具特色的艺术佳品。 正如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Richard TRAPPL先生在致辞中说的那样,以圆明园为代表,中国与欧洲在历史上,有交流也有冲突;而在当今和谐发展的时代,两位奥地利人积极参与到圆明园的相关事业当中:一位(荷雅丽女士)亲身投入圆明园数字重现工程的研究工作,另一位(Barbara SALAUN女士)基于数字复原成果进行艺术创作。圆明园数字复原的研究和推广,都已经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化空间。 正大光明殿内部。正大光明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其主体建筑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与朝仪中心,也是清帝接见外国使臣的主要场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方壶胜境,被公认为圆明园内最瑰丽奇幻的景观,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内之北岸,是一处宛如仙山琼阁般的园林建筑群。 位于圆明园后湖西岸的坦坦荡荡,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原名金鱼池。本景也正是园中饲养金鱼,供清帝赏玩之处。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上下天光,其名取自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此景乃当年清帝观赏后湖及中秋赏月的佳处。 同乐园鸟瞰。同乐园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的组成部分,北望舍卫城、西邻买卖街,是清帝御园的大戏园。 杏花春馆的“井亭”。杏花春馆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为九州景区的最高点,寓意中华九州西北昆仑山。景区内的井亭,中有水井,用于取水灌溉菜园田地。 方壶胜境景区由宜春殿屋檐向北远眺哕鸾殿的情境。方壶胜境的建筑色彩极为亮丽,美轮美奂。 同乐园的永日堂门。永日堂是一处寺庙建筑,门内为前后两座佛殿。从此门可以远远望见同乐园的三层大戏楼——清音阁。 谐奇趣南面全景。谐奇趣是西洋楼景区建成最早,也是色彩最丰富的建筑,主楼南面是一座巨大的喷泉水景;东西两侧的音乐亭,是当年清帝欣赏西洋音乐之处。 乾隆皇帝朝服画像。作为圆明园的第二任主人,乾隆帝对园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奠定了“圆明三园”的格局,使圆明园达到鼎盛。园中不少景区,都带有明显的乾隆帝个人特质。举世闻名的西洋楼,也是在乾隆时期建造完成的。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