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长达20年的旅行历程中,我到过知名景点1000多个,其中,知名寺庙200多座、名山100多座、60多个博物馆、寻访了50多个古村落、游历了分布在中国的8个西湖。收集了800多张景点门票,保存的景区缆车票、飞机票、车票、住宿凭证面值超十万元。拍摄照片3万多张,完成了160多万字的游记,前后修改文字8次(这套丛书共10册,预计2017年初出版发行)。截止目前,我游历了21个省、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到过160多个地级市、300多个县。
旅行过程中,我们有时太专注于自己的享受,却忘却了与景点相关事物的感受,就像受过伤害的人,皮肤上的伤疤一直烙印在自己的心里深处,永远磨灭不了。因为伤害太深,且伤到痛处,只能通过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慢慢调理愈合。 烟雨楼阁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之精华的圆明园,不知迷恋过多少中外游客。而我于2006年春季的一个周末,我循着历史的记忆来到了北京海淀区东部的圆明园,步入大门,见园内广植树木花卉,平地叠山理水,山丘、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建筑,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景观。其中,人工湖规模宏大,大小山坡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水倒影的美景。 残垣断壁 沿着指示牌参观展览馆,我见馆内分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介绍了圆明园的营建与盛况,第二展厅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罹难、复苏的有关资料。整个展览以图片、照片为主,模型及实物为辅,每件展品都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尤其是录像厅,连续播放国史录像片《中华第一园的毁灭》,再现了一代名园由兴盛到毁灭的历史。 远见卓识 从展馆出来至园中心,我见称为福海的“海”实质乃一个湖泊,湖的两岸建有亭台楼阁和回廊小桥,倒影在碧波荡漾的水面,若隐若现,丰富了单一的水景,象征着百川归海,四方水流均归福海的寓意。 迎着徐风漫步园中,通过文字介绍我这才发现园的平面布局呈品字形,整个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其中,西洋楼是引进欧式园林建筑,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 随着人流走进大水法遗址的我,看着那残缺不全但仍旧高高挺立着的石柱,顿有一种步入历史陈迹的感觉。驻足遗址,那石壁刮伤的痕迹,仍然硝烟弥漫,而从上面雕刻的图案看,它是一座富丽堂皇的殿堂。 仙人承露 带着沉重思绪的我走过碎石铺就的小路,爬上废墟俯瞰,当年的西洋楼主体呈现在我的面前,昔日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和气势恢宏的罗马巨柱,如今已是残垣断壁,只有那满园春色的花草树木,在倾诉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沿着废墟继续漫步,就在我抬头的那一刻,才发现从北面刮过来的风沙吹打在我的脸上,好是疼痛,这种感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品之,原来是历史的沧桑留给我心里上的阴影,这就是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动掠焚毁后的遗址。在我看来,能被我们记住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伤痛,那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被遗忘。如今,园中虽然只是个遗址,剩下的是一堆乱石头,但在我看来,它比那些修复过的古迹更有意义,难道不是吗? 百川归海 信步踩在一块碎石上的我,推开心灵的负重,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零乱的思维,再打量一下园内松柏,才发现它们挺拔的英姿给我带来了一丝丝欣慰。此时此刻的我站在废墟堆,无语凝噎,真正理解落后挨打的道理,不仅国家如此,个人也如此。但只要我们不忘记屈辱的历史,自强不息,奋发向前,就一定会振兴民族,光大中华。现实就是如此。正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风沙再一次把我打醒,看着眼前的废墟,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到,宏大壮丽的建筑虽然已烧毁,但文化与精神仍存,耻辱与悲愤已成为过去,人类文明在进步,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立足今天,奔向明天。 万园之园圆明园,风雨洗礼振国威。我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御苑圆明园,当年政府为了建它,花费人力和物力不计其数,使得园里的一景一物都价值连城。可惜好景不长,正是这座金碧辉煌的皇家花园,挑起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在英法两国的入侵下,将圆明园洗劫一空。为了毁灭证据及打击报复,并放火烧之。大火烧了整整的三天三夜,此时的圆明园在呐喊,整个中国在哭泣,而我正是抱着这种扼腕叹息及愤愤不平的心情游历了此园。 在我看来,圆明园遗址得以留保,使得北京城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它带给后人的永远是一种前行的力量。(文/唐长泉)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