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亲一直都是个兢兢业业的人。 年轻时,他在纺织厂工作,朝九晚五,每月领着几十块的固定工资,刨去日常生活开销,剩下的钱他都存在银行里,每次存完钱回家,他都会静静看一会那本小小的存折,似乎那里安放着他的希望与幸福。 后来,改革开发,城市的空气开始躁动起来。父亲厂子里一些人陆续辞职南下经商,很快,有些人带着南方的财富回来。一时间,整座城市都充斥着“下海”的声浪。母亲也有些心动,父亲却嗤之以鼻,每当母亲提起,他就会用被纺线勒得伤痕累累的手卷一只烟,说一句:“长远不了的呦!”再后来,很多人真的在南方站稳了脚跟,成为人人称羡的“大老板”。 我上中学时,父亲厂子里家属楼改革,只要职工出一部分钱,就可以将公有住房归到自己名下,父亲当然又拒绝了,“傻子才干的,房子又不是不让住,为啥要买!”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父亲却“纹丝不动”,母亲只好偷偷拿了存折,认购了房子。父亲得知后,气的直跳脚,甚至摔坏了他一直珍视的大茶缸。 90年代末,下岗大潮来袭,母亲劝父亲早做准备,父亲不屑一顾,“我一个二十年的老员工,会让我下岗?”事实再次给了父亲一记耳光,整个纺织厂倒闭,父亲从那个以为自己可以坚守一辈子的岗位上黯然退场。 父亲直到现在仍然坚持他的“财富观”——把钱存进银行,他认为其余任何理财投资都是“危险的”“冒进的”,而事实上,父亲的财富在近二十年来也没有什么增长,还可以说在倒退,因为我们不得不考虑那庞大的通货膨胀。 (二) 二叔一直是父亲眼里极不安分的那一类人。 早期矿厂改革,个人可以认购股份,二叔倾尽所有买下五支股。 购买家属楼时,二叔不但将自己的住所认购,还借钱另买下一套。 下岗后,二叔做过早点,摆过地摊,后来跟一个朋友南下贩卖家具,在国内家具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甚至去非洲开拓市场。 现在,二叔已经成为成功的商人。当年的股份,现在每年分红近百万;曾经的楼房早已拆迁,换来市中心的四套商品房;家具厂的生意更是蒸蒸日上,二叔的品牌不但在国内颇有名气,在北非的几个国家更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二叔经常这样说:“要想成功,不但要学会怎样赚钱,更要明白如何花钱。” (三) 父亲和二叔的现状,让我经常思考:为什么把钱都存起来的人,反而会越来越穷? 在《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把存下来的钱买资产,不要持币。要选择那些可以为你带来被动收入的资产。换言之,不要把银行作为资产的终点,要学会“花钱”。 当然,这里所提倡的花钱,并不是毫无节制地“买买买”,而是一种投资,是能为自己带来长远的效益。 那么,投资什么? 我认为可以包括两方面:一是投资自己;二是投资资产。 投资自己 可以包括两方面,一是身体,比如健身,保持身体健康,学习插花、茶艺陶冶情操,练习冥想、放松身心等等;二是知识技能,大到MBA、EMBA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小到网上课堂、购买书籍等行为,它们都提升了自己的视野,开拓了思维,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关键时刻,也会为你提供更好的选择。 投资资产 依据标准普尔家庭象限图,可按照“1234”来规划自己的资产,其中的“1”是指花销账户,占家庭收入的一成左右;“2”是储蓄账户,用来应对突发的大型开销,是安全基金;“3”是投资账户,主要用来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项目,增加财产收益;“4”是稳健投资,例如保险等。 合理配置资产,可以有效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缩水,若你投资有方,定会为你带来不菲的收益,例如,十几年前投资北京房产的人,如今早已坐拥千万家产,跻身世界富人阶层。 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从来都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一颗积极应变的心,如果直到现在你还在信奉“牙缝里省钱”“银行里存钱”,我想,20年后,你就是下一个我的父亲。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