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香港房价飙升,已超出一般市民的负担能力,解决土地及房屋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最新成立的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列举最少12项解决香港欠缺的1200公顷土地来源建议,以满足香港未来的建屋需求。此外,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将在今年10月的《施政报告》宣布推出“港人首置上车盘”,以低价出售予从未置业、收入超出申请居屋(自置资助房屋)上限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主要对象是年轻家庭,以解燃眉之急。
(来源:FX168财经网)
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周四(9月7日)表示,香港未来面对土地短缺,规模最少1200公顷,当中包括一系列假设,例如人口增长等,没有单一的土地供应选项可以满足需求,指出新成立并且刚召开首次会议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没有前设,会探讨最少12个土地供应选项,并在咨询中列出各选项的可行性、潜力、利弊等,让公众有客观资料讨论,并且相信咨询活动密度会很高,希望遍及不同专业、持份者及地区,咨询必须在明年第一或第二季进行,小组明年7月开始写报告,明年9月或10月提交,而小组计划最少每月开会一次。
黄远辉表示,小组已列出12项土地供应选项,如社会有更好的意见,选项可多于12个,而小组没有为选项安排优先次序,因为指出各种方案都有不同的时间性,可以互相兼容。该12项土地供应选项包括:更多维多利亚港以外填海;发展郊野公园;发展新界“棕地”;填平水塘;发展目前作短期租约、临时政府拨地及划为“未决定用途”地带的土地;利用私人发展商的土地储备;利用私人康乐用地作其他用途;重置或整合大型康乐设施;发展“乡村式发展”用地;重置葵青货柜码头;货柜码头“上盖发展”;加快“综合发展区”用地的发展以及发展军事用地。
此外,黄远辉根据港府早前公布的《香港2030+》分析估算,香港最少欠缺1200公顷土地,如港府要增加每人平均居住空间,或需更多土地。小组会议文件显示,短缺土地主要为“政府、机构或小区”设施,以及休憩用地及运输设施,估计约欠720公顷,此外是经济用途土地,估计欠缺256公顷,而房屋短缺土地则为230公顷。
(黄远辉 来源:FX168财经网)
列席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首次会议的林郑月娥表明,有一连串问题希望专责小组提供答案,她说:“问问社会,当数以千计儿童居住环境恶劣,真的不可以在维港以外填海?真的不可以探讨使用郊野公园边陲?真的不能在新界乡郊加强收地,以及清除一些寮屋,提供象样的居所?”林郑月娥指出,香港并不是没有可以兴建楼宇的土地,但多年来缺乏一个开拓土地来源的共识,期望专责小组可就善用及开拓土地提出优化建议及新意念,并推动公众讨论有关土地选项的利弊、优次及取舍,然后提出一个整全的建议,让港府制订开拓土地工作的整体策略,相信专责小组会尽最大的努力,凝聚社会最大的共识。
另一方面,由于港府持续增加土地供应,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数据显示,香港私人楼宇供应续增,7月份私楼落成量有2464户,创4个月新高,为今年内第2高,环比升5%,也是连续两个月落成量突破2000户水平,累积今年首7个月有11253户建成,较去年同期多29%,8成为中小型户,相对于港府预测全年落成量的1.71万户,达标率66%,只要馀下月份维持每月约1200至1500户落成,今年供应有望达标。
另一方面,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将在今年10月的《施政报告》宣布推出“港人首置上车盘”,转售限制也较多,指出如果售价越是可以负担,限制一定越多,强调房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房屋是一个重大的民生议题,如果只是当房屋是一个商品,透过资产增值向市场买卖,这不是政府的功能。
林郑月娥透露,“港人首置上车盘”计划只适用于从未置业、收入超出申请居屋上限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主要对象是年轻家庭,曾购买居屋或现时拥有物业的人士均不合资格。据了解,港府初步倾向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利用发展商私人住宅地皮推出首置上车盘,售价以市民负担能力计算,例如家庭收入中位数,并规定若要转手只能以原价卖给政府,防止投机炒卖。
至于港人首置上车盘”的土地来源,林郑月娥表示为免影响公营房屋的供应,尽量不会抽取《长远房屋策略》下用作兴建公屋及居屋单位的土地,否则会直接影响公营房屋供应,港府会设法寻找新的土地来源。
消息指“港人首置上车盘”的售价主要以市民负担能力计算,例如家庭入息中位数,以楼层、座向制定不同售价,而非按居屋做法参照市价再定出折扣率,预料部分上车盘售价或会比以市价7折定价的居屋更便宜,以达至首次置业目标;至于转售限制,消息指由于首置上车盘资助比例大,港府初步倾向限制业主不能在市场转售,如要转售只能卖回给港府,比起目前居屋入户满5年,补地价后可以自由转让严格很多,以杜绝投机炒卖,达到协助年轻家庭上车的原意。
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陈永杰表示,10月公布的《施政报告》将提出“港人首置上车盘”,预计该项目落实及兴建需时3至4年,远水不能救近火,加上项目疑涉及多项条款,难以预计成效,但相信可满足未来4至5年后的置业需求,并且支持港府有关措施协助香港市民置业。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