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中国移动需要的是“拆分”还是“拆分IPO”?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 蓝鲸TMT 赵晨希            发布时间:2018-08-23 09:00:01

        蓝鲸TMT记者  赵晨希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几乎每年都会被传一次合并,同样,中国移动也会时不时的传出拆分传言。

2018年8月9日,中国移动在香港发布2018年度中期业绩报告。发布会结束以后,中国移动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跃对香港地区媒体表示,目前正在考虑安排内部三到四家公司分拆上市,倾向于选择独立运营、与大网业务关联较少、能够清晰核算的公司,以保证各方的股东利益。

但奇怪的是,蓝鲸TMT记者致电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时,对方表示,不在香港业绩发布现场,不清楚具体情况。随后,又向记者反馈,经过香港同事了解情况后,此消息不实,李跃从未公开发表过上述讲话。

当晚,《财新》方面向记者表示,消息来源可靠,中移动李跃确实说过上述言论。

8月10日早晨,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又一改口风,对蓝鲸TMT记者表示,此消息属实,是香港的同事不了解当时的情况……

事情的发展,不断的反转再反转,舆论也在不断发酵。中国移动和拆分两个词的组合,触发到了大众和舆论的“兴奋点”。

中移动拆分,以及拆分相关业务IPO,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拆分中移动的说法,侧面表明一直以来大众对通信运营商一家独大,或是行业“垄断”的格局现状表示不满。而拆分相关业务IPO则表明,中移动自身业务不进行任何调整,只是通过拆分相关业务上市,让市场对其下属业务重新估值。通过提高与大网关联较少的业务市值,减少主体业务在利润不断摊薄困境下的负担,从而对整体业务有所裨益。

移动“C位出道”,持续马太效应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内电信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不断拆分、不断重组的分分合合往事。1994年,在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三家部委投资下,中国联通成立。同年,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邮电部邮政总局和电信总局两部门分开独立核算。

1999年至2001年,为了防止中国电信一家“垄断”,中国电信的卫星业务、移动业务、寻呼业务等,一拆为四分别并入中国卫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仅留下固网业务,被外界称为6+1格局,所谓“七雄”。

随后,2002年,中国电信再次分拆,电信北方十省和吉通并入中国网通。2008年,中国铁通并入中移动,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G网合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C网合并。至此,国内电信市场开始上演移动、电信、联通“三国杀”。

移动从电信“切割”,另立门户。在当时没有资源,人员匮乏的情况下,成为今天电信市场上的“黑马”,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中国移动在3G的TD-SCDMA和4G的TDD-LTE两种网络制式、相关技术,和联通、电信的WCDMA、CDMA2000、FDD-LTE相比,不成熟、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形成寡头效应,成因复杂。

一方面,2G时代,国资委考核力度不大,竞争不如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激烈。与此同时,电信迟迟未获得移动业务牌照,寄托于小灵通业务。联通拥有GSM和CDMA两张孤立、不兼容、覆盖范围、容量有限的网络,“左右手互搏”,且双模业务存在缺陷。中国移动单一的GSM网络,业务发展较为专注,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另一方面,一位中移动内部人士表示,中国移动执行能力较强,铁塔建设速度快,数量多,网络质量以及手机信号比联通、电信较好。在市场惯性、移动员工的努力、有效的市场政策,三个方面综合原因促成下,形成了规模效应和网络锁定效应,进而强者恒强。

公开数据和资料显示,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之后。2003年至2007年间,中国移动市场营收份额从36.2%、37.8%、39.6%、43.0%上升至49.64%,可以看出营收份额逐年增长。相比之下,中国联通从2003年的14.2%下滑至2007年的13.84%,中国电信从33.3%下滑至24.84%,中国网通从16.3%下滑至11.68%。

2008年“合并同类项”之后,中国移动仍然以47.18%的营收份额位居第一,联通份额有所上升至31.44%,居于第二位。2013年至2015年,受到OTT企业(微信)冲击,中国移动净利润连续三年下跌,2016年起净利润开始回升。

对比三大运营商近两年半的业绩报告,2016年,中移动营收7084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1087亿元;中国电信营收3523亿元,净利润180亿元;联通营收2742亿元,净利润仅为6.25亿元。中移动一家净利润超过联通、电信总和,净利占比高达85.4%。

2017年,中移动营收7405亿,净利润1143亿;联通营收2748亿,净利18.28亿(未剔除2017年光改项目相关资产报废净损失);电信营收3662亿,净利181亿。中移动净利占比85.15%,中国联通在经过2015年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2%,现金流-495.8亿,净利润从2015年的105.6亿到2016年的6.25亿,暴跌94.1%之后,实现“回春”。

2018年上半年,中移动营收3918亿,净利656亿;联通1491亿,净利59亿;电信1930亿,净利136亿,中移动净利占比77.1%,持续占据通信行业利润大头。其中,移动用户数量9.06亿,联通3.02亿,电信2.82亿。2014年至今,三大运营商用户数量均在稳固上升。尽管2018年上半年,移动净增移动客户和净增4G用户低于电信,移动两者净增量和联通接近。由于中移动总体用户基数大,且总用户数几乎是电信联通之和的两倍。用户使用惯性和电信服务的差异,使得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规模用户“转网”行为。

有线宽带方面,移动1.35亿户,电信1.41亿户,联通7892万户。移动和电信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移动受限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固网相关牌照。2008年与铁通合并,相关业务没有获得很好的融合,铁通一直“游离”于移动之外。2013年底中移动获得固网业务经营授权,2015年以318.8亿收购铁通,开展固网业务。到2016年,移动就以7762.4万用户超过联通的7523.6万,次于电信1.23亿户。中移动以低ARPU迅速扩张市场,2015年联通ARPU值63.6元,电信56.3元,移动32元。2018年上半年,联通46.3元,电信综合ARPU值52.5元,移动34.8元。移动增幅不大,联通下滑较为明显。移动通过4G套餐赠送宽带的低价免费模式,获得用户。在语音业务持续下滑之后,找到业务增长点。

联通电信或难以打破现有格局

曾有业内人士说,联通、电信为何“打”不过中国移动,不是对手太强,而是自己太“水”。

通信分析师马继华对蓝鲸TMT记者表示,以往并不是中国移动做的太好,而是中国联通做的太差。多年的经历让中国联通与腾讯一样患上战略懒惰症,只会盯着对手跟随。3G领先的机会到来时,联通反而不知怎样应对,不做好基本功一心想轻松拿市场。

2018年电信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行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语音业务降幅加深,已经成为常态。2017年,中移动语音业务收入比上一年,下降25.3%。语音业务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23.5%比上年下降10.2%。联通语音收入占比下降至13.3%。电信语音业务占营收比重16.8%,较2016年下降12.1%。

工信部《2018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在不断增长,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在2018年1月降至最低点后,继续下滑。移动电话通话量继续下滑,上半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时长同比下降4.6%,固话本地同比下降19.6%。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放缓。

三大运营商在业绩报告中,不同程度提及,薄利多销,低成本薄补贴,努力降低有关政策要求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未来将加快向流量经营以及数字化服务转型的步伐。

联通、电信为了在5G到来时,实现逆转,弯道超车,面对年轻用户市场,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业务调整。联通推出冰淇淋流量不限量套餐,和腾讯合作推出了大王卡业务。而电信在2017年年报提到,利用全网通终端推广大流量产品,全网通销量超过1.3亿部,用户增长空间得到拓展。另外,电信和多家互联网企业紧密合作,面向年轻用户群体推出30余款互联网卡产品。联通与电信,相对于移动来说,其竞争本质仍然停留在流量、管道经营的层面。

而真正对中国移动产生冲击的,莫过于联通推出的腾讯王卡业务。4月26日,联通2018年合作伙伴大会上,联通公布的数据显示,腾讯王卡用户规模超过1亿。由于联通方面规定,每个人只可办一张卡,在销户或者转套餐后不可再次办理,所以联通认为用户数据真实可靠。

对此,通信分析师杜建民却表示了质疑。认为联通王卡+王卡宽带没有带来可观的新增用户,只是转移了自己大量的存量老用户。1亿的用户规模,有可能存在水分。如代理商养卡,基层员工因业绩指标被迫养卡等行为。

根据联通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联通2I2C业务快速增长,用户达到7700万户,带动4G用户快速增长,与4月公布的1亿用户规模有所差距。三大运营商发布的上半年运营数据显示,联通电信在2、3月份用户增长量比较明显,但联通在4至6月份,月净增客户数出现大幅度下滑。和移动在6月份用户迅猛增长相比,显得后劲不足。电信方面2017年全年新增大流量产品用户接近6000万户,上半年虽未公布具体数字,从用户增量来看,电信通过流量经营已经对联通相关业务造成影响。

从用户对王卡的实际体验上看,有用户反馈联通王卡虽卖的便宜,最后一个月总计的费用并不低,甚至高于普通套餐。新鲜劲过后,留下的市场口碑一般。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王卡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什么,联通依然在走下坡路。

令联通颇为尴尬的还在于有线宽带业务,上半年用户增长曲线几乎为一条直线。广电在短短一年多时间,用户数就达到了联通的一半。后有广电的追击,前有电信、移动的碾压,联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移动4G基站数量达到187万个,覆盖全国99%的人口。联通4G基站数85万个,电信117万个,两者之和移动接近。5G到来后,意味着频段更高,塔与塔之间更为密集,成本比从3G到4G贵很多。在迭代阶段,运营商4G的成本仍未收回,又不得不投入5G的建设规划。2014年至2017年,单单中移动一家总共投入3669亿元用于4G网络。5G运维、固定成本给联通、电信带来的资金压力必将大于移动,所以,联通、电信反超移动可能更加困难。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5G建网成本更高的角度来讲,未来运营商双寡头格局更好。然而,“继续拆分(中移动)将会导致通信标准话语权的下降。目前,只能采取扶持弱小,而不是打压领先的方式。另一方面,联通和电信很早就在网络方面有相关合作,没有必要进行企业合并。从历史上看,联通的几次合并,与领先者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造成1+1小于1.5的局面。”马继华说。

拆分IPO无用,拆分才是“正解”

面对中移动拆分,电信、联通合并的传闻,当事三方在不同时间段分别进行了辟谣。2018年移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移动董事长尚冰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在移动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限流量资费套餐带来的巨大压力,造成用户增长和流量份额处于下行区间。随后,中移动传出各省将陆续压低员工奖金,一至三级经理不降薪,又一次将降薪压力全部转移到普通员工身上。

运营商既需要完成国资委的业绩考核,又需要在保证用户服务的前提下,完成提速降费任务。运营商之间免费、不限流量竞争白热化,破窗效应加剧“互相伤害”。基层员工陆续“逃离”,使得让人无望的电信行业变得更加扭曲。在三大运营商不能再次通过拆分、重组打破行业沉闷已久的气氛时,运营商其实更应该从自身进行有效切割和拆分,保证新兴业务的组织效率。

三大运营商在新业务市场,默契地没有将互联网等业务在收入项具体列出。移动、联通对其相关互联网业务收入含糊其辞,只列举了同期增长比例和用户增长比例。电信2018年中期收入分解中,其他收入占比不足0.8%。

以“转型”动作最大的中移动为例,2017年2月中移动在英国推出了MVNO服务,2017年度报告还披露,和视频、和阅读收入增长67.2%和10.3%,和包全年交易额超2.1万亿元,物联网连接数2.29亿,和教育超过人民币40亿。2018年中期报告显示,世界杯期间咪咕视频比赛超过43亿,和包突破1.36万亿,物联网规模3.84亿。但对海外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具体收入只字不提。

来自极光大数据2018年Q2数据显示,世界杯期间,咪咕视频渗透率环比增长了101.5%,达到3.7%。尽管排名挺进前十,位居第八位。与腾讯视频的46.1%,爱奇艺的43.6%,优酷的30.3%仍然差距巨大。咪咕的直接竞对央视影音,优势在于频道齐全且全部免费。其104.6%的环比增长率,甚至高于咪咕。世界杯过后,用户粘性下降,咪咕很可能再次回落到正常点位。

移动的和阅读和和包业务,排名没有出现在榜单内。特别是,移动的和包业务和互联网企业的理财产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不能相提并论。支付宝在国内一至四线城市的偏好度排名均在五名之内,在市场现有的APP渗透率总体排名中,仅次于腾讯系的社交APP。和中国电信已经落地的翼支付,尚且有巨大的差距。与此同时,2.1万亿元、1.36万亿元“巨大”的数字背后水分究竟多大,无人知晓。

一位移动员工表示,无论是咪咕视频还是和包业务,运营商通过要求员工下载应用,以提高产品的活跃度和交易量,遭致基层员工反感,业务发展与市场规律不符。

运营商在推广旗下业务时,一贯重视新增用户,忽视老用户群体,新老用户区别对待。无一例外,是吃定了老用户绑定各种APP,银行卡,不轻易更换电话号码的软肋。不断地给新老用户“挖坑”,招致了大量消费者不满。

“运营商新兴业务最大的问题是机制问题,而不仅仅是估值问题。比如,人才管理。通过拆分上市这种变现的机制,来提升业务的管理能力,实现更加市场化的运作。”通信分析师项立刚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移动旗下拥有众多的子公司,除去31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营子公司。具体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移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中移铁通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这其中与大网业务关联少的业务,有咪咕公司、中移动终端、中移物联网、中移投资等。

咪咕公司、中移物联网、中移动终端等新业务板块在市场不温不火,处境一直比较尴尬。世界杯过后,咪咕和苏宁达成体育生态战略合作。打通PP体育和咪咕视频平台,在赛事直播、体育设施、内容制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咪咕COO颜忠伟曾表示,咪咕未来将会继续深耕体育版块。

昂贵的体育赛事直播版权,和低附加值让美国最大的流媒体平台Netflix一直提不起兴致。而国内乐视体育打造“赛事运营+版权内容+智能硬件+增值服务”四大板块梦想的破碎还在“昨天”。体育内容经营回本较慢,用户增量有限。在中国移动大框架机制下,咪咕想通过进军体育“突围”,着实不易。

就算拆分IPO后,相关业务在短期内获得比大网业务相对高的估值,但没有很好的持续价值体现,长期来看也并不具备投资价值。“咪咕等业务需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拆分可以更灵活,也可以做很多以前不敢、不能做的事情。运营商现在业务具备多样性的特点,不能和大网业务捆绑在一起运营,这样是没有办法与互联网公司对抗的。”内业人士表示。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