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2023伯云会—数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医药产业”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大会聚焦国内外医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中国医改的热点与趋势”、“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和BD现状以及趋势展望”、“创新药商业化整体考量”、“全渠道的布局: 医药行业的新增长点”等当下热点话题,邀请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胡奇聪,复宏汉霖董事长张文杰,阿斯利康副总裁兼全渠道事业部负责人刘谦等众多业界贤者领袖,共探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医药产业的升级转型之路及未来发展方向。 政策为锚,纵论中国医药产业现状及趋势 医药行业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对企业来说顺应政策发展非常重要。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就《中国医改的热点与趋势》进行分享,指出仿制药带量采购、创新药国药谈判以及DRG/DIP支付制度改革是医保改革的“三板斧”,到2024年年底国家采购的500个品种或将基本到位。此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三转变、三提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提高医疗质量;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以提高服务效率;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向扩大分配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展望未来,金春林主任表示,“院内向院外、住院向门诊、线下向线上”是行业主流发展趋势,而“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也将为企业创造更大商机。 E药经理人研究院院长黄东临聚焦“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除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制的完善对于促进解决药品可及和可负担性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中国市场出现慈善赠药、创新性打折支付、商业健康险等有助于创新药惠及民生的新模式。此外,零售药店开始融合到医保体系发展之中,进一步提升惠民作用和效果,未来药店将从向病人送药到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专业服务平台模式转变。 创新升级,以商业化的整体考量穿越“寒潮” 近年来,在系列国家政策的利好下,我国创新药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那么,新环境下新产品上市的关键是什么?创新药商业化在不同阶段考量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前艾伯维中国总经理欧思朗表示,新产品成功上市“唯快不破”。商业化团队需要将准备工作前移,既包括与研发、注册等其他同事的紧密合作,也包括基于充分的证据及价值准备与全球总部沟通。此外,数据可以为新品上市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企业找到全新业务增长点并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复宏汉霖董事长张文杰在分享中指出,创新药的商业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考量。如在早期研发阶段,考量的出发点是创新的风险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回报;在临床开发阶段,则应围绕产品临床前数据、创新程度和国内外竞争地位考量;在生产阶段,时间是第一考量因素;最后在商业化阶段,应侧重考量团队搭建、系统建设、资源配置、协同合作等因素。总之,商业化不应始于销售产品的那一刻,而是要回溯到新药研发的起点。谈及中国创新药的现状,张文杰表示,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迂回的过程,必然也必须有盛夏和寒冬,长远来看,市场的起伏能够带来行业的优化、趋于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更加成熟的价值导向。对于优秀的企业,终将在“高效创新,回归价值”的引领下穿越“寒潮” 。 放眼全球,中国创新势不可挡 在经历了不断升级后,中国创新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有力的创新引擎之一。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胡奇聪就《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和BD现状以及趋势展望》进行分享,他指出,目前中国的创新药管线占全球的比例已非常高,保持在25%-40%,且大批产品处于临床早期阶段。鉴于国内创新药降价压力大、医保支付能力不足、盈利期窗口窄等因素,国际化是创新药企谋求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重磅License-out交易频出也体现了中国创新正逐渐获得国际认可。谈及整体出海策略,胡奇聪指出,Best-in-Class(BIC)和First-in-Class(FIC)产品可首选发达市场,Me-too/Me-better则要根据产品创新程度和上市时间平衡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市场的投入。 辉瑞中国副总裁、战略及业务发展负责人任宇在分享中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取得可喜的发展,以合作出海的模式打入海外市场是国内Biotech快速拓展全球版图的方式之一,颇具代表性的为传奇生物与强生、科伦药业与默沙东的合作。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辉瑞也在积极通过各种各样的模式与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合作,以实现行业从业者的共同目标——将中国研发的创新的产品带到世界,造福并惠及全球患者。 聚焦国内,全渠道布局是大势所趋 政策与市场的叠加作用下,更加均衡的医疗资源分布和更具可及性的全渠道市场布局,是大势所趋。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更好地运筹院内、决战院外基层、挖掘线上和线下零售市场?不同销售渠道破局的关键是什么? 阿斯利康副总裁兼全渠道事业部负责人刘谦围绕《全渠道的布局: 医药行业的新增长点》发表演讲,他指出,整体而言,如何选择渠道取决于公司的定位、战略和资源情况。在进行全渠道布局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产品和团队架构、尽可能降低营销成本、与政府及医院合作提升疾病诊疗能力、注意不同渠道之间的融合借力,以及将数字化与线下推广结合,是五大关键策略。 欧加隆中国副总裁、商业卓越部负责人施鸣表示,零售渠道具有高度自由竞争、对市场环境变化更加敏感的特点,近年来在医改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也受到较从前更加严格的监管。对于想在零售领域持续深耕的企业,除了在零售渠道满足药品可及性及可支付性,全方位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亦是企业获得可持续业务来源的关键。 百济神州中国副总裁、广阔市场事业部负责人杜浩晨在分享中指出,对于基层市场的破局,持续培育市场、帮助政府塑形并提高诊疗能力十分重要,这将促进部分基层科室的发展,并有利于筛查和帮助更多患者。 数论格局,法伯科技洞悉医药行业走向 长期以来,法伯科技致力于最大化发挥数据的价值和作用,让决策者能够快速、科学地应对变化。目前,法伯科技已将数据价值和服务提供给了近百家客户。 本次伯云会期间,法伯科技首席商务官陆鹏在以《数论中国医药市场》为题的演讲中提到,根据法伯全渠道数据,2022年中国三大终端(医院终端、基层医疗机构终端及零售药店终端)七大渠道(城市医院、县域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传统药店、DTP药房、互联网电商)全领域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整体市场增速放缓。以医院渠道为主的院内药品市场对整体市场的销售贡献逐年降低,院外渠道的药品销售规模占比逐年扩大。2022-2027年,预计获得最高增长速度的为互联网电商和DTP药房渠道,其中DTP药房增速更高,保持在30%左右,五年后院内院外比例将接近6:4。 法伯科技研究院院长连春玲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循证》进行分享,指出在新兴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决策过程中,如何更全面有效地获取患者群体信息,是医药企业当下更为关注的问题,法伯电子处方脱敏数据(RWD)因其医院范围广、信息完整度高、追踪时间范围长等特点,可实现当前药企市场研究所需的大部分维度。具体案例包括但不限于:RWD结合医生反馈制定细分市场定位策略,量化市场规模;聚焦于每一个患者的就诊行为,真实追踪其科室流转和治疗方案选择;科学合理使用医嘱信息和检测信息及结果,追踪患者依从性和检查频率,以实现更多维的分析与更精准的决策。 数据赋能,《中国药品市场格局及前瞻》蓝皮书亮相 大会期间,法伯科技重磅发布了《中国药品市场格局及前瞻》蓝皮书,蓝皮书从四大维度全面分析中国药品市场格局;从六大方面深入解读全渠道药品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2023-2027年中国全渠道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做出研判,以期通过基于海量数据的全景分析和精准洞察,为行业发展拨云见日,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